經濟現存矛盾,既是嚴重的壓力,也是充足的動力。為了將來經濟更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我們不得不放棄眼前的局部利益,很顯然,只有歷經充分蓄勢才有可能重拾升勢。現在最要緊的是,防止經濟由中速增長向低速增長無間隔的轉變,而金融改革正有這樣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經濟的週期性波動,疊加經濟轉型的迫切性,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所以發揮貨幣政策適度微調的作用,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是經濟轉型適宜環境的客觀要求。
從短期來看,經濟減速過快將是最大的考驗。經濟增速的快慢和可持續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實體經濟擴張的內生動力。但是,實體經濟自去年以來不是在蓬勃發展,而是出現了明顯萎縮跡象,甚至有些很有規模的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實體經濟的熱情降到了冰點。因為既有的金融體制下,投入實體經濟的資金越多,面臨的制度性風險越大,這些領域的企業家當然也就不再熱衷於直接創造財富的實體經濟,而熱衷去追逐高利潤的投機性行業。如果這種局面不能得到很好扭轉,那麼實體經濟只會萎縮。
筆者想強調的是,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自身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制度設計有缺陷。尤其是利率市場化無法實現,金融不能實現資金資源的有效配置,銀行信貸就難以支援最需要資金的企業發展,經濟中的結構性矛盾非但解決不了,而且扭曲程度更嚴重了。國務院批准溫州的金融改革綜合試點,不失為先行先試製度性“破冰”的舉措。二是國外的原因,尤其是國外經濟不景氣,導致外貿出口景氣程度欠佳。賠錢出口,補貼出口,確實沒有什麼意義。如果真正賺錢的出口企業變得越來越少,而內需市場又極其有限,最終實體經濟不但面臨增長減速過快的問題,還將面臨潛藏矛盾會逐漸顯露出來的問題。所以,千方百計推進經濟轉型,穩定和扶持具有盈利前景的出口企業,是發揮示範作用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從中期來看,宏觀經濟下行漸成定勢。3月匯豐銀行PMI數據僅為 48.3,與去年11月的48.0相距咫尺。連續數月不斷刷出的新低,預示著經濟持續走低的態勢形成,中小製造業面臨的困境短期難以完全化解。經濟下行的風險,很有可能最先反映為製造業的不景氣,以及産能過剩。因為企業去庫存化加快,産品價格隨之降低,從而嚴重地制約了企業盈利能力。尤其是中小企業承受風險的能力較低,經濟惡化的衝擊將直接作用於這些小微企業,致使企業生産經營活動陷入困境。更加令人擔憂的是,中小類型的製造業吸納了大量勞動力就業,一旦這類製造業生産活動的活躍程度降低,將直接波及就業市場的用工量,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更大負效應。
更能説明宏觀經濟形勢不樂觀程度的是,依賴刺激計劃收益的央企也感到了經營的壓力。統計局發佈的今年3月的PMI數據為53.1,已連續上漲4個月,繼續位於50的臨界點之上,達到了自去年4月以來12個月的最高點,這一統計數據給出的結論相對樂觀一些,主要是因為其計算方式中國企佔比較高所致,更多反映的是國有大型製造企業的狀況。大型央企掌握巨量廉價資源,又能受到諸多政策優惠,靠各种經濟振興計劃收益頗豐,但就在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有利因素的條件下,據國資委主任王勇講,大多數央企也遇到了經營危機,與2008年遭遇國際金融危機時相比,形勢可能更為嚴峻。有些經濟形勢好的時候被掩蓋、被忽視的薄弱環節和深層次問題正在顯露出來,也受到全社會經營生態惡化的顯著影響,各企業和直屬機構盈利能力開始快速下降,説明經濟領域出現了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這反映出經濟本身需要標本兼治的政策,既要合理化解地方政府對房地産行業復歸常態難以割捨的情結,也要安撫那些害怕價格出現急速回歸將直接拖累經濟的擔憂,更需要大力培育尚顯弱小不夠成熟的經濟增長新動力,容忍經濟發展短暫停滯給經濟決策的較大壓力。
經濟現存矛盾,既是嚴重的壓力,也是充足的動力。所謂經濟壓力巨大,是因為過去三十年,經濟是在增長的道路上長期向上,國人已習慣了享受經濟發展的現成果實,而現在為了將來經濟更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不得不放棄眼前的局部利益,通過轉型積蓄能量,拐到了需要充分蓄勢調整的“岔道”上。很顯然,只有歷經充分蓄勢才有可能重拾升勢。預計今年降到8%左右的中速增長階段,現在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經濟由中速增長階段快速滑落到達低速增長的範疇。因此很有必要阻止經濟由中速增長向低速增長無間隔、無緩衝地轉變,發揮金融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應是避免經濟陷入低速增長泥坑的選擇。
實體經濟出現發展速度減緩後,防止經濟下滑過快需要虛擬經濟發揮作用。通過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就像上海大力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以金融市場的發展來帶動經濟總量的增長,不失為經濟中速增長時期較好的選擇。虛擬經濟中,尤其是金融這一塊蘊含著巨大的“寶藏”,開發好了勢必會幫助經濟度過暫時的難關。今年的宏觀經濟極有可能在第二季度觸及階段性的低點,為了配合經濟觸底回升促成質變,貨幣金融政策適度及時微調是很有意義的,尤其是跟隨反映通貨膨脹的指數CPI回落的腳步,微幅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適當幅度,有助於促進經濟平穩實現轉型,防止經濟發展大起大落的各種弊端。
啟動內需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抓手,結構性減稅會成亮點。這不但是讓利於民的“民心”工程,也是優化稅收結構的制度性建設工程,不但有助於建立稅收透明的財政體系,而且有助於擴大居民實際收入水準,進一步促進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是通過“放水養魚”的方式活躍消費,最終帶動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溫建寧 上海金融學院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統計係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