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速“退8” 會否加劇就業“兩難”困局?

時間:2012-04-06 10: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國經濟今年主動調速換擋,宏觀管理部門已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調低至7.5%,這是2005年以來,中國首次調低GDP增速預期目標。有人擔心:經濟增速下調是否會加劇社會就業矛盾?今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的任務能否完成?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3月14日,陜西省教育廳聯合部分高校舉辦大型校園就業洽談會。2012年陜西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29.5萬人,比2011年增長1.1萬人。圖為應聘大學生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參加通信電子類招聘會。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

  【增速下調肯定會影響就業】

  經濟增長速度與就業關係密切。據測算,GDP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就可能喪失100萬個就業崗位。也有研究指出,GDP增長每上升一個點,可增加80萬—350萬就業的不同測算數值。

  “就業是經濟的派生需求,先要經濟增長才能拉動就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告訴本報記者,經濟增速下調意味著會影響拉動就業的效果。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柳欣表示,經濟增速下調肯定要影響到就業,使本已困難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7.5%與900萬”對我國今年就業形勢形成“兩難”局面:一方面,經濟增速下調意味著轉方式、調結構的任務繁重;另一方面,新增就業人數絕對數較大。總體來説,今年就業壓力巨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最主要的矛盾是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總量壓力就是今年城鎮需要安排的就業人數達到2500萬人,其中超過一半是大中專畢業生,同時還有900萬左右農村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結構性矛盾則是指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招工難主要體現在技工和一線普工同樣短缺,就業難主要是大學生就業難。

  【經濟可持續就業才可持續】

  雖然就業壓力巨大,但專家指出,經濟增速下調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了空間,而經濟可持續發展又為就業的可持續創造了有利條件。

  “過去一直強調8%保就業,其實這並不是主要的。就業不僅與增速有關,還與産業結構、所有制結構等因素有很大關係。”山東社科院研究員李廣傑認為,經濟增速下調肯定會對就業産生一定影響,但並不是太突出。經濟增速的下調是適應新環境的需要,通過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創造公平就業環境等措施可以抵消下滑帶來的不利影響。

  有專家經過測算得出,中國滿足就業需要的GDP增長速度不能低於7%。張麗賓認為,中央已充分考慮到經濟增速對就業的影響,7.5%的目標肯定是在就業能承受的範圍內設定的。

  張麗賓分析説,這麼多年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但環境壓力加大、要素成本不斷上漲,這種狀態未來並不可持續,必須調低經濟增速,這也是為調整産業結構、經濟轉型創造空間。只有經濟可持續發展,就業才可持續。

  專家們認為,經濟結構調整後,服務業比重會加大,這將為就業創造更多機會。張麗賓表示,“十二五”期間就業總量壓力大,同時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這種狀態與我國經濟長期追求速度造成經濟結構失衡有關。比如,過去經濟增長中投資佔比高,投資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用於建設鐵(路)公(路)機(場),這種投資對就業拉動效果不明顯,就業彈性不高。經濟增速下降後,會更好地調整經濟結構,其中投資比重會降低,消費比重會適當擴大,服務業因此會加強,這有利於擴大就業,增加就業的彈性。

  【政策要適應勞動力的調整】

  “經濟增速下調後,就業工作面臨新的挑戰”。談到新形勢下如何開展就業工作,張麗賓認為,當前要處理好經濟結構調整和就業相互協調的問題。結構調整後會有新的部門出現,相關政策要高度靈敏,反應迅速,新政策要適應勞動力的新調整,要服務於勞動力的轉移和技能轉換。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研究員黃振奇認為,要在固定投資放緩、經濟增長減速條件下擴大就業,意味著需要大力發展服務業。為此,今年國家會出臺更多措施,重點扶持就業容量大的現代服務業、創新型科技企業和小微企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在李廣傑看來,從企業的角度,不止減稅,國家還應在物流成本、融資等方面給予支援。我國東南沿海一些地區的産能本應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轉移,甚至跨境轉移到國外,從而降低成本,這也是解決東部用工荒的一個主要辦法。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