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博鰲亞洲論壇:誰將領跑全球經濟?

時間:2012-04-01 09:26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2011年,世界經濟掙紮在危機的泥沼中。

  美國依然在為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國債所困擾;歐洲國家前赴後繼地進入“重症監護室”;日本遭遇了地震海嘯和核輻射的三重打擊……

  70億人的目光似乎都聚焦在了新興國家身上——只有它們能夠引領世界走向復蘇?

  這些問題似乎都將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得到解答。

  作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高端論壇之一,本屆博鰲亞洲論壇于4月1日到3日在中國海南博鰲召開,主題為“變革世界中的亞洲:邁向健康與可持續發展”。論壇公佈的三份官方報告中,博鰲亞洲論壇《新興經濟體發展2012年度報告》(下稱《新興經濟體報告》),以11個新興經濟體(E11)為研究對象分析指出,新興經濟體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實力日益提高,但同時也要面臨諸多的不確定性。

  面對領跑全球經濟的重擔,新興國家們準備好了嗎?

  E11有望于2015年超過G7

  E11的概念是2010年博鰲亞洲論壇首次提出的,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印尼、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E11具有六大共同特點: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長率、相當的經濟規模與人口、中等或中下等的平均收入、較高的經濟開放水準、較為廣泛的代表性、較小的爭議性。

  《新興經濟體報告》編寫人之一、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認為,E11並不是指固定的國家集團,而是一個開放和可變的概念。“如果明後年有新的、更具代表性的國家出現,那麼E11或許就會成E12,減少和增加都是有可能的。”

  近年來,美國和歐洲宛若兩位身患頑疾的老人,無論平日如何大富大貴,如今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壞消息層出不窮。

  相比之下,新興國家如同一群初出茅廬的熱血青年,雖然沒什麼家底,卻憑藉一股衝勁成為引人注目的生力軍。

  “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中所佔的分量,以及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都大大增加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教授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根據《新興經濟體報告》,和2009年相比,2010年E11所有國家的名義GDP排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前移。

  沈驥如表示,過去世界經濟中心就是西方7國(G7),發展中國家幾乎沒有分量。進入新世紀以後,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明顯加快,發展中國家也紛紛從量變完成了質變。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無論是經濟總量、外貿總量還是外匯儲備總量,都有了非常迅速的增加。除中國以外,其他新興國家也紛紛嶄露頭角。俄羅斯在普京執政的8年當中,經濟轉危為安,每人平均GDP在1999年只有2270美元,如今高達12939美元。巴西也逐漸克服了“中等收入陷阱”,今年首次突破了1萬美元,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

  “2010年中國和日本的GDP還比較接近,2011年中國已經以7萬多億美元把負增長的日本遠遠地甩在了後頭。”沈驥如感慨道。

  包括中國在內的E11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不斷擴張。《新興經濟體報告》指出,如果G7和E11在未來四年的增長速度分別為1.5%和5%(即過去10年的平均增長率),則E11以購買力平價衡量的整體經濟規模將有望在2015年超過G7。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