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9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1年底,在國內與國外、市場與政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振蕩加劇,資本流出壓力驟然增加。預計2012年中國國際收支仍將保持順差,但順差大幅減少、波動加大,國際收支進一步趨向平衡。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持續演進,近年來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呈現出微妙變化。新華社記者9日就國際收支相關話題採訪了外匯局有關負責人。
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是當前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這位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這項工作逐步取得成效,國際收支狀況趨向基本平衡。2007年中國經常項目順差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達到10.1%的歷史峰值,2008年這一比例回落至9%左右,2009、2010年降至5%左右。2011年,中國經常項目順差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預計為3%左右,處於國際公認的合理區間。
該負責人説,中國國際收支狀況不斷改善,既有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既包含結構性因素也包含週期性因素,既有市場作用也有政策影響。
一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從根本上促進國際收支狀況改善。二是加快涉外經濟政策調整,逐步消除影響國際收支平衡的體制機制障礙。三是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發展變化,推動了中國國際收支狀況的改善。
這位負責人表示,儘管2011年底隨著資金流出壓力涌現,中國外匯儲備增長放緩,但全年增幅依然較大。而且,導致中國國際收支順差的許多基本面因素沒有改變,外部環境也可能存在反覆,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工作仍然不能鬆懈。“十二五”規劃已將“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作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
從宏觀層面講,中國將通過結構調整,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使經濟增長由較多依賴投資、出口轉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促進對外貿易更趨平衡,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採取多種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同時,外匯管理部門也將進一步加強跨境資金異常流動監測,構建防範跨境資金雙向流動衝擊的體制機制,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記者王宇、王培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