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錦: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

時間:2011-12-26 10:36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由中國經濟時報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今日在北京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發表演講時表示,今後幾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的概率相當大。

  劉世錦説,中國經濟增長階段的調整過程已經開始。從國際經驗來看,日本、韓國、德國以及我國臺灣這些成功追趕型經濟體,都曾經歷了二三十年的高增長期,在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1000國際元(國際元是一種國際公認度較高的購買力平價指標,不是現價美元)左右時,幾乎無一例外地出現增長速度的“自然回落”,回落幅度在30%-40%,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入中速增長階段。

  中國每人平均收入在2010年已經接近8000國際元,如果繼續保持目前的增長速度,將會在今後兩三年達到11000國際元水準,進入增長速度下臺階的時間窗口。

  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劉世錦表示,今年以來出現的幾個跡象值得關注:一是基礎設施投資在總投資中的比重持續下降。2006年,基礎設施投資佔總投資的比重超過了30%,而今年降到了22%左右。

  二是東南沿海幾個經濟大省(市),包括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增長速度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上海的投資甚至出現負增長。

  三是近期人們對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産風險的擔憂,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對這些領域中長期投資回報潛力的擔憂。

  劉世錦説,當前有人把這些跡象看得比較悲觀。事實上,從國際經驗看,經濟增長速度出現自然回落,是一種正常現象,是順利度過工業化高速增長階段的成功標誌。

  他説,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如由10%左右降到6%-7%,從國際範圍來看,這一速度仍然不低。如果能將這樣的增長速度保持一二十年,中國將會避開不同類型的 “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跨入高收入社會。換言之,如果中國經濟平穩地轉入中速增長期,我們仍然有理由對中國經濟前景保持樂觀。

  在高速增長轉入到中速增長的過程中,如何保持和提升中國的産業競爭力?劉世錦認為,製造業仍將是中國産業未來國際競爭優勢所在。

  劉世錦説,目前,歐美國家之所以無法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實體經濟出現了很多問題,當然也包括製造業沒有新的增長點。對於中國來講,未來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將大大增加,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決策出錯的可能性將大於以往30年的任何一個階段。因為過去30年,中國經濟是追趕型經濟,是在走別人走過的路,而在走過30年以後,高速增長期相對結束的時候,繼續追趕路徑則相當困難。

  此外,中國的産業和企業將進入大規模的調整期。在這個階段,一定會有一批企業出局或被兼併。未來,少數擁有規模經濟優勢的大企業和一批具有專業化優勢的中小企業,將構成中國新的産業格局。

  “這一輪調整中勝出的企業將有可能逐步形成長期穩定的競爭力,政府應創造有利於促進企業調整重組的政策環境,明確‘製造業導向’,將重點放在現有産業的改造升級上。”劉世錦説。(記者 江宜航)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