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

時間:2011-11-29 10:55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

  ——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是近兩年宏觀經濟政策鎖定的三大目標。

  但是,如何處理好三者之間既相互聯繫又相互衝突的關係,無時不在考驗著政府調控智慧。中國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如何?結構調整的目標何時實現?通脹預期在什麼範圍內合理?為了解答這些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余斌。

  余斌表示,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結構調整重在消除體制扭曲;通脹壓力具有長期性,應適當提高通脹容忍度。

  保持經濟適度、合理增長

  中國經濟時報:經濟增長、結構調整與通脹三者之間既相關聯繫又相互制約,你認為,應如何協調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余斌:宏觀經濟政策調控要達到上述三大目標,對三者之間的關係要有充分合理的認識,以便於制定宏觀經濟政策。

  首先,保持經濟適度、合理增長,是處理好三者關係的關鍵所在。經濟速度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增長太高,通脹壓力大增,結構調整無從下手;太低,通脹問題不存在了,但經濟增長大幅下降,會帶來大量企業破産倒閉、失業人數大幅增加等問題。社會不穩定,其他目標也就無從談起。

  其次,結構調整是轉換增長動力、培育新的競爭優勢、推動經濟在更長時期內保持平穩發展的根本途徑。過去,中國長期靠投資、出口的高增長來實現經濟的高增長。

  目前,世界經濟復蘇步伐明顯減緩,美歐債務危機存在惡化和蔓延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出口增幅下降不可避免。同時,投資的高增長帶來的投資效率低下和銀行呆壞賬的增加,都給中國經濟增長埋下很大的隱患。因此,需要把消費培育成經濟增長的動力。

  培育新的競爭優勢,要把過去靠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産業形成的低成本競爭優勢,轉變成以在中高端産業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勞動者素質提高以及管理創新形成的新的競爭優勢。只有實現了增長動力的轉換和培育新的競爭優勢,中國經濟才有可能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另外,通脹壓力具有長期性。要適當提高通脹容忍度,積極推進價格改革,理順價格關係,為結構調整創造條件。

  潛在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

  中國經濟時報:對經濟未來增長潛力,你有什麼樣的判斷?

  余斌: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在過去的十年(2000年—2010年),中國經濟年平均增長10.5%。但是近兩年,中國經濟增長滑坡的趨勢非常明顯。2010年一季度,經濟增長為12%,之後基本是逐季滑坡的趨勢,今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到三季度只有9.1%的增長,已經開始偏離近十年的平均增長速度。

  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究竟是一種短期的週期性波動?還是一種中長期潛在增長率的下降?理論界是存在分歧的。有觀點認為,今年經濟增長下降,從國外來看,受美歐債務危機衝擊,世界經濟復蘇步伐減緩,導致中國出口增幅的下降;從國內看,為了抑制通脹,我們採取了緊縮型的財政貨幣政策,對短期的經濟增長産生了一定影響。

  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但必須強調的是,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增長,年平均增長率9.9%,目前已經處在高增長的後期。30年的高增長在世界範圍來看,都屬於是持續時間最長的。更何況,我國經濟的基本面正在發生變化。

  我們必須同時看到:一方面短期經濟增長下降的確有國際、國內因素變化産生的影響;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已經處在高增長的後期,目前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中國未來中長期潛在增長率在下降。

  中國經濟時報:你所説的中國經濟基本面發生變化指的是什麼?

  余斌:所謂中國經濟基本面的變化概括為五點:第一,人口結構的變化。國際勞動組織預測,中國勞動力參與率在2003年達到較高水準,之後是持續下降的趨勢。人口快速老齡化,將帶來三方面影響,即儲蓄率的下降、養老醫療費用支出的大幅度增加和經濟社會活力的下降。

  第二,勞動力供求關係發生變化。過去,中國一直處於勞動力供給大於需求,勞動力的價格處在相對較低水準。近年來,伴隨著“民工荒”、“招工難”的出現,勞動力價格大幅上漲。工資水準上升是政府政策干預的結果,但更重要的是勞動力供求關係的變化。當前勞動力市場正處於供求基本平衡的狀態。據預測,中國的就業規模在2015年達到頂點,隨後逐步下降。

  第三,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空間縮小。之前,作為後發國家,中國大量引進、消化、吸引國外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制度安排。現在,在很多産業和領域,中國的技術水準已經達到、接近甚至超越世界先進水準,進入主要依靠自主創新的時期,技術的改進方向和發展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很大。在這個階段,要實行經濟的高增長基本是不可能的。

  第四,基礎設施投資潛力下降。過去,快速的城市化,其背後是基礎設施投資的大幅增長。2009年,基礎設施投資佔整個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達到27%以上,但當前已回落到22%,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度下降。

  第五,東部發達省市增長明顯回落。今年前三季度各省市區經濟增長排名中,排名最前的分別是天津、重慶、內蒙、貴州、四川;排在較後面的則是北京、上海、浙江、廣州、山東、江蘇,都是發達地區。2010年,東南沿海4省1市的經濟總量加起來是17.15萬億,佔中國經濟總量的比重為42.75%。當佔中國經濟總量比重很大的東部地區經濟增長出現明顯滑坡時,僅依靠中西部經濟的快速增長是不足以支撐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因此,當前經濟增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中國經濟中長期潛在增長率在下降。

  中國經濟時報:你怎麼看當前經濟增速逐步下降?有哪些風險需要警惕?

  余斌:經濟增速逐步下降,符合追趕型、壓縮式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經濟增長的適度回落,有利於抑制需求過度擴張和短缺而引起的通脹,也有利於促進行業兼併重組,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但同時要警惕經濟增長大幅下降,以及由此引發的相關風險。

  相關風險主要有四個:第一,當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後,依靠擴張性政策並不能拉高增長速度,反而會積累新的風險;第二,由於中國經濟速度效益型的特徵,當經濟增長率下降後,財政收入增幅下降,中央財政可持續性和地方財政風險增加;第三,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還本付息壓力將會增加;第四,經濟增長率下降後,將帶來行業産能過剩,行業贏利能力下降,企業破産倒閉的現象將會增加。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