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9.1%,經濟增長幅度繼續出現回落。統計數字出臺後,來自歐美和亞太的多位經濟分析人士表示對中國經濟依然保持樂觀態度。
內需保證中國經濟強勁增長
中國GDP增幅從2010年第一季度的11.9%到今年三季度的9.1%,累計下降2.8個百分點。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湯鐸鐸解釋説,此輪下滑與2008年的情況不同,它表現為下滑速度慢、幅度小,且沒有突破適度增長區間下限。這是宏觀經濟政策主動調節的結果。
歐美經濟學家也普遍認為,內需拉動使中國經濟保持強勁增長。美國《華爾街日報》網路版近日刊發的文章中援引眾多經濟學家的分析稱,儘管中國出口行業今年以來面臨的環境不斷惡化,但中國經濟仍實現了相當可觀的增長,強勁的國內需求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國出口需求的下滑。
美國華盛頓國際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穆薩表示,國內消費需求的持續上升,正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日趨重要的因素。為抑制經濟過熱,中國經濟需適當減速,中國政府有足夠的政策空間支援經濟保持高速增長。
匯豐銀行東盟經濟分析師雷夫 埃斯克森對本報記者説,中國經濟在緊縮政策作用下繼續放緩,但工業産出和消費品零售額表現強勁。未來幾個月內,外需疲軟可能會影響中國出口增長,但是強勁的國內需求會支撐第四季度經濟實現8.5%以上的增長。
澳新銀行的分析師認為,在全球經濟動蕩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的表現仍然相當強勁。有關中國經濟崩盤的觀點,並不可信。
世界經濟增長得益於中國貢獻
“中國經濟本身的積極表現就是對世界經濟復蘇的巨大貢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對本報記者説。從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的增長率保持在9%以上。2009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拉動效應凸顯,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福布斯》雜誌的文章指出,2010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對世界經濟貢獻最大的國家。中國有較充足的資金流動性,在一些歐洲國家出現主權債務危機之時,中國購買了其國債,減輕了它們的壓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增持美元資産,對美國經濟也是積極因素,減緩了美國經濟受到的衝擊,推動了美國經濟復蘇。同時,中國的海外採購也增強了相關國家的經濟活力,為相關國家創造了就業崗位。
《華爾街日報》的文章指出,在歐洲忙於應對債務危機、美國經濟增長低迷之際,中國將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寄望中國力挽狂瀾並不現實
當前歐洲和美國深陷債務和赤字危機,輿論分析認為,如不解決歐美自身經濟問題,僅靠新興市場國家是無法支撐世界經濟復蘇的。
穆薩認為,歐美發達國家仍然是當前世界經濟中最令人擔憂的因素。儘管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對發達國家的經濟問題具有一定的免疫性,但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裏,如果世界經濟出現嚴重衰退,這些國家的發展前景也不可能完全不受拖累。穆薩預測,明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平穩增長,許多亞洲國家和地區仍將從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受益,但世界經濟的復蘇不可能完全指望中國或其他新興市場國家。
湯鐸鐸指出,相較于中國,世界經濟形勢要更為複雜。美、日、歐三大經濟體復蘇緩慢,且近來形勢進一步惡化,世界經濟更加深刻的變化和調整正在醞釀之中。“有人寄望中國能力挽狂瀾,做世界經濟的‘救世主’,這是不現實的。其實,中國經濟持續保持平穩健康,就是對世界經濟的最大貢獻”。(本報華盛頓、曼谷、布魯塞爾、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 馬小寧 吳成良 張傑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