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小企業正面臨嚴峻的融資困難問題,這是一個沒有太多爭議的判斷。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增加;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攀升;民間“高利貸”成為許多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
目前,有相當部分人認為,收緊的貨幣政策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我們稱之為“貨幣政策論”。“貨幣政策論”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貨幣政策超調,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加劇和出現“倒閉潮”,主張貨幣政策向寬鬆方向微調。第二種觀點認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在於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失當,主張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並加息,以價格型政策工具取代數量型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收緊並非最主要原因
對此,筆者認為,貨幣政策收緊是影響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因素,但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理由如下:
第一,收緊貨幣政策的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銀行的信貸供給能力,增加了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和融資成本,會對中小企業融資産生不利的影響。但是,整個社會經濟體系中並不存在流動性短缺的問題,關鍵是如何通過信貸政策將流動性充分地引導到實體經濟中,而簡單的擴張性貨幣政策無法實現這一目標。
第二,雖然商業銀行在上報中小企業貸款數據時有多報的動機,個別情況下也可能將小型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和一些大企業的小額貸款納入中小企業貸款範疇,但總體上來講,央行《報告》中關於中小企業貸款增長速度快於大企業的數據還是能夠基本反映實際情況的。當然,由於金融危機後許多中小企業生産經營規模的快速擴張,適應市場競爭需要而正在進行的産品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以及當下通脹帶來的企業生産經營成本的上漲等,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增加很快。因此,不能簡單地據此認為貸款餘額增長就表明“中小企業融資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
第三,即便在存款準備金率已到歷史高位的情況下,銀行系統內依然有大量“閒置”的信貸資源,信貸資源仍顯得相對“富餘”。根據上市公司半年報數據,今年第二季度末,“四大銀行”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的“存貸比”都低於甚至遠低於銀監會披露的銀行業平均水準。雖然這些“閒置”的信貸資源有央行和銀監會嚴厲信貸政策的因素(比如某一家銀行存貸比再低,當年信貸規模也只能增加有限的百分比),但其根本原因還是由於金融資源配置的結構不合理,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佔據了太多的存款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