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節能産品“叫好不叫座”怪圈

時間:2011-03-24 16:37   來源:新華網

  推廣節能減排,努力建設低碳社會已成全民潮流。但是記者近日在浙江省寧波市採訪中了解到,由於種種原因,許多節能産品不僅消費者不喜歡,企業也熱情不高。

  品質不過關,性價比不如普通商品

  記者走訪寧波一些商場、超市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節能産品主要有節能燈、節能空調、節能冰箱、節能洗衣機等。這些節能産品在節約能源、使用費用方面有明顯效果。有數據顯示,如果全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而使用節能燈,每年可節約38%的照明用電。

  “我知道節能産品能省電,但是價格實在太貴,覺得划不來。”在寧波市天一廣場附近的一家超市,正在挑選燈具的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而且,我也不太清楚這節能燈到底能省多少電,還是考慮眼前實惠,購買普通燈具算了。”

  在超市燈具櫃檯,記者看到,節能燈的價格確實比一般燈泡要貴許多,有的甚至相差十幾倍。一般燈泡價格在2元左右,而節能燈的價格基本都在20元以上,最便宜的也要10多元,最貴的某國際品牌節能燈,100W的規格標價為40元。

  “聽説節能燈的亮度一般是普通燈泡的5倍以上,使用壽命也是普通燈泡的5到6倍,能節省80%的電。這樣一算,我買一隻10瓦的節能燈就能達到普通白熾燈50瓦的效果,按每天使用5個小時算,一個月能省6度電,一年就省72度,而一度電是0.58元,這樣一年就能省下42塊錢。”家庭主婦徐女士説,她購買節能燈可是經過了一番精打細算。

  “可想不到的是,買來的節能燈用了不到兩個月就‘罷工’了,我以為自己運氣差,就又買了一個,結果壽命還是只維持了3個月。”徐女士説,以前家裏普通燈泡使用一兩年都沒故障,本以為節能燈用個5、6年應該不成問題,卻不知如此“短命”,這麼一來,就對節能燈失去了信心。

  在市區另一家超市,銷售部經理張軍告訴記者,雖然超市一直在宣傳節能燈的好處,貨架上節能燈的品種、數量也遠遠高於普通燈泡,但銷量就是上不去,銷售額還不如普通燈泡高。

  和節能燈遭遇類似窘境的還有節能空調、節能冰箱等電器。“按照我們去年的銷售情況,普通冰箱、空調的銷量佔總銷量的93%以上,節能産品鮮有問津。”張軍説,主要原因是消費者節能消費理念還沒形成,難以接受節能産品的高價位,同時,也擔心産品出現品質問題。

  寧波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市場上的節能産品確實魚龍混雜,近年來消協接到的相關投訴也逐年遞增,去年就上升了30%。如節能燈,正品選用的材料是三基色熒光粉,而有些廠商不講誠信,選用價格便宜的鹵粉作材料,生産的節能燈亮度不足,且品質差、壽命短,用不了幾個月就會報廢。

  節能推廣敲不開企業大門

  據統計,目前我國還有一半以上民用照明使用白熾燈,節能燈難以完全取代白熾燈,為扭轉這一局面,我國實施了國家高效照明産品補貼推廣項目,採用國家財政補貼的方式推廣節能燈。

  去年,寧波推廣了130萬隻節能燈,記者了解到,除了對公共機構贈送節能燈外,購買這批節能燈的主要群體是本地居民,以企業為主的團體大戶只購買了20%,數量不足百家。有些企業為了拿到價格更便宜的節能燈,還設法鑽國家政策的“空子”,拿著一大堆市民身份證購買節能燈,享受市民的半價補貼政策。

  寧波長虹霓虹燈有限公司總經理錢祖康説,企業對節能燈表現冷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節能燈價格太貴,按照國家補貼政策規定,普通市民購買推廣範圍內的節能燈,可享受50%的補貼優惠,而企業等大宗用戶卻只能享受30%的補貼;二是進行節能改造需花費一大筆錢,而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資金都比較緊張;三是政府和企業資訊不對稱,很多企業不知道政府推出了節能産品補貼政策。

  在實施企業節能減排行動中,寧波還在探索一種新的節能合作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即由專業節能服務公司為企業提供節能設計、資金、設備,包括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等所有服務,雙方從最終節約的能源費用中按比例分享利潤,企業不掏一分錢,就能完成節能改造。但這樣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往往也“好事多磨”,常出現合同糾紛等問題。

  寧波一家能源管理公司的技術員汪志明説,他們曾為一家企業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務,在企業節能改造的過程中,幫企業安裝了價值100多萬元的節能設備,實現節電近30%,年節約電費30多萬元。可到了年末,業主卻推説電費花得少是因為當年夏季氣溫不高,拒絕向能源公司支付相應費用。

  “合同能源管理這種模式在國外已非常成熟和普遍,在國內推廣卻困難重重。”業內人士認為,除了一些企業缺乏誠信及節能意識較淡薄外,部分節能公司專業性不強、服務存在瑕疵也讓企業難以放心滿意。加上我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節能行業標準,節能産品打著節能幌子,魚目混珠的現象較為普遍,阻礙産業的健康發展。

  節能産品推廣需多方努力

  “節能産品之所以遭受冷遇,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全社會對於節能産品和節能技術的價值、意義認知度有待提高。”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教授説,由於政府財力有限,推廣節能産品不能僅靠“免費”或補貼形式,還需社會各方的積極參與,形成有效的節能産品推廣機制。

  殷醒民説,同時,節能産品生産廠家也要重視節能産品品質,積極開發綠色節能新技術,降低節能産品成本,讓節能産品真正通過優勝劣汰來提高自身競爭力。政府部門則要加大監管力度,研發、生産、銷售每個環節都要監管到位,讓劣質節能産品無處容身。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其實對於真正好的節能産品,企業和用戶是非常歡迎的。寧波某服裝公司花費380多萬人民幣,從德國、瑞典引進70多臺先進的微電腦數控縫紉機,企業每年可節省能耗開支160萬元。公司董事長包國富説,我們兩年多時間便可收回全部投入,企業競爭力大大提高。

  對於如何促進節能産品進企業,以節能技術加快推進企業升級轉型,不少企業負責人表示,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加強規範管理,出臺可操作的具體實施細則,包括風險規避、融資渠道拓寬、第三方認證等,以此建立起能發揮雙向激勵作用的節能機制,使節能産品真正走出市場失靈、“叫好不叫座”的怪圈。(記者 鄭黎)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