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持有成本 需求會成無底洞
近日,在一次有關樓市調控的研討會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説:從長期看,房産稅的徵收必不可少,由於既得利益者的阻礙,改革難題難以在爭議中解決,最好的方式是暫且擱置爭議,儘快試點開徵房産稅,然後再公開討論並不斷完善。
“二次調控”後,去年房價依舊大幅上漲,交易量年底衝高,新年後繼續攀升,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大幅上漲,大家都曾經期望調控擲地有聲,但市場反應讓人覺得,樓市的調控效果越來越達不到百姓的期望值。千龍網日前一項調查顯示,許多網民對於樓市調控舉措並不看好。這種意見可能是因為過去的慣性思維,雖比較偏頗,但也需要引起監管部門足夠的重視。
房産稅經過了多年的討論,意見一直比較分化,尤其是反對者提出的“操作難度大”,是房産稅最有可能變成“空調”的重要依據。重慶試點已經引來了各個利益階層質疑和期待的眼光,無論是要為傳説中的“三次調控”開好頭,還是為過去的調控挽回聲譽,都不允許房産稅的試點輕飄飄地開始,無聲無息地結束。
利益博弈是過去讓調控不甚理想的關鍵原因。對房産稅很直觀的理解,就是會讓部分既得利益者,如開發商、房産投資者長期利益受損,地方政府短期利益也會受到影響,其受到質疑的壓力必然會更多,如房産稅定義為財産稅時,既得利益者反對的理由是“不合法”;定義為消費稅後,有人也明確表示,操作性不強,就是曇花一現。但是其改變土地財政、緩解社會貧富分化、抑制不合理需求的長遠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如果沒有持有成本,需求會成為無底洞、資源集中度會越來越高,這些基本的道理讓管理層不得不重視。
無論是否會有“三次調控”,每一項新舉措出臺前,相關部門除了更慎重,還要拿出更大的勇氣來面對利益博弈。
鄧小平有一句名言,叫“摸著石頭過河”。重慶和上海具體情況會有所不同,制定的實施細則也會有所不同,如增量房和高檔房的徵稅比重、每人平均開徵點等,但有勇氣進行改革試點,為全國的同行積累成功經驗,會讓我們對樓市調控信心大增,不合理上漲的樓市一定會走向穩定、理性、健康。(益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