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供求失衡引發資産泡沫 需擴大資本出路

時間:2010-10-13 10: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首先,如果國內的各行各業都能夠有投資機會的話,資金就會分散。然而中國當前的情況是,有些領域有很多障礙,使得大量的資金特別是民間資本很難在一些領域裏投資。尤其是各種壟斷行業,現在基本是國有壟斷,這就需要研究怎麼能夠有更多的領域向民間資本開放。

  樊綱説,最近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民營經濟的新三十六條,鼓勵民間投資,可謂恰逢其時。前兩年大家一直在叫是不是“國進民退”了,這就起到了鼓勵民間投資的作用。但是光有這個還不夠,還是有很多領域驅趕民間資本,民間資本從這些領域中退出後投向哪,是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鼓勵民營資本回歸實業,包括回歸一般製造業、傳統製造業。有些國家原來以為,發展高端服務業就可以吃飯了,就可以不要製造業了。這次金融危機給全世界一個教訓,讓這些國家發現原來走過頭了。現在很多發達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從政府到企業都在想方設法回歸實業。

  中國也應當吸取教訓。過去這些年由於出現了金融泡沫,房地産泡沫,使得相比之下好像實業掙錢少了點,很多人鼓吹要轉産,放棄傳統製造業,去搞高新科技,高端服務業。但是應該看到,中國還處於工業發展的早期,基礎非常薄弱。而且還有70%的勞動力沒受過高等教育。中國正是在傳統製造業這方面有優勢,而且市場需求也大量存在。包括修路建橋,建城市基礎設施,包括中産階級家庭購買住房和汽車,這些都是傳統製造業的需求。

  現在我們需要思考,發達國家都要回歸實業了,中國的資金是不是也回歸。怎麼創造條件,創造一種社會環境,去鼓勵資本回歸實業。要看到,傳統製造業屬於收入相對較低,但是風險相對較小的行業。有些金融行業收入是很高,但是風險也高,而且需要的專業知識比較多,這些條件不是人人都具備的,貿然參與風險可能更大。而且如果把風險的因素算進來,把長期的動態過程算進來,天下沒有哪個行業永遠比另一個行業掙錢更多。經濟學的基本規律是平均利潤規律,企業掙錢少了,資本就撤出了,然後短缺就會出現,價格開始上漲。

  儘管現在全世界號稱30億人都在競爭傳統産業崗位,但是應該看到中國這30年積累了大量的優勢,如果繼續搞傳統製造業,可以佔領更大的市場。樊綱説,有外國人最近在東莞做了調研,想知道中國現在勞動工資提高了,企業是不是要走。結果是,一是勞動工資沒漲太多,二是比起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國有技術人才的優勢,有供應鏈的優勢,有産業集群的優勢,有基礎設施的優勢。發展中國家有這幾項優勢同時存在並不容易。所以中國的傳統製造産業還有很大的發展前途,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所需要的鋼筋水泥,足夠讓一般製造業支撐很長時間。

  第三,是不是可以鼓勵一些私人對外投資。如果民間資本包括國有企業資本能夠向外投資,那麼國內的壓力會小一點。而且這也可以算是中國的進口。中國將來土地這麼稀缺,房子這麼少,中國人到國外去買點房子也很正常。關鍵是中國怎麼在對外投資方面,民間資本輸出方面,敞開一些更大的門,創造更多的投資機會。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