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倍增”從表像來看,當然是國民收入的切實提高,但究其本質,是一個國家如何持續提升其國民福祉的問題。關鍵是我們能否讓國民收入保持一定的流動性,讓收入差距的負面影響盡可能降低。
●減少地區間的勞動力流動障礙,為農民盤活手中的土地創造可能,提高農村勞動者普遍受教育水準,這些都是政府縮小城鎮收入差距過程中重要的政策著力點。
●主持人:陸銘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嘉賓:李實 (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袁志剛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
陸銘:近來,關於收入分配的討論很多。不過大家都已經有了一個初步共識:無論下一步我國的收入分配改革將如何推向縱深,相關的舉措都會成為中國經濟轉型進程中重要的一環。而在此過程中,能否確切把握我國的實際情況非常重要。李實教授是我國收入分配研究領域的權威教授之一,您怎麼看這些年來我國收入差距的擴大過程?
李實:雖然以往世界各國都有不少收入分配改革方面的經驗,理論層面關於收入分配也有很多經驗性的結論,但要想真的揭示中國就業和收入分配、收入差距變化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還是要講中國的經驗,然後拿出對策。
對於我們這些研究者來説,就是要通過紮實的數據分析,揭示出以下四大方面的現實狀況:我國失業與勞動力收入差距之間到底具有怎樣的關係?農民工就業,是否會對城市勞動力收入水準、收入差距産生影響?這些年來,城市就業結構和工資差距發生了哪些變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收入增長的主要源泉是什麼?
這些年來,我國國民收入差距的擴大是個不爭的事實。但只有摸清了以上幾方面的具體情況,我們下一步的改革和對策,才有了紮實的基礎。
陸銘:對於以上這些核心課題,您如何判斷?
李實:我們有以下幾個基本判斷可供大家討論。首先,統計數據表明,失業是導致我國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因素。其中,失業率越高的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越低。而失業本身對於低收入人群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其對高收入人群的影響。
其次,有足夠的數據表明,在就業方面,外來人口對當地勞動力不産生替代性。事實上,在我國的一些大城市中,外來勞動力和當地勞動力分屬兩個不同的市場。所以,外來勞動力對當地勞動力的就業、工資的影響非常有限。相反,外來人口比例越高的城市,它的平均收入越高。當然,這同經濟發展的集聚效應有關,也同一個城市的具體發展階段有關。一般來説,伴隨著一個城市的不斷發展,外來人口與當地人口之間的收入差距將呈現收斂態勢。
第三,這些年來我國就業結構上的變化,也是導致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因素。從1988年以來的數據表明,如今行業間的收入差異對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差距的貢獻越來越大,而且主要是由一些收入迅速提高的壟斷行業造成的。同時,區位、教育、所有制和職業類型,以及是否有第二職業,對收入差距的貢獻也在提高。而是否完全就業和年齡對收入差距的貢獻有明顯下降。
第四,在過去30年中,我國農民的收入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尤其是近年來,政府在轉移支付、惠農政策方面推出了有力舉措。不過,對於農民收入增長貢獻最明顯的,還是外出就業。在一定程度上,外出就業也有助於緩解農村內部的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