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召開的廣交會再現“一位難求”的景象。伴隨著我國外貿的回暖,認為所有穩定外需政策應該“退出”的聲音也日漸高漲,人民幣匯率也面臨著巨大的升值壓力。
但當前中國外貿仍處在恢復增長期,未來發展也具有不確定性,業內人士建議,包括匯率政策在內的外貿政策應保持穩定性,以鞏固出口的回升勢頭,防止出現“二次探底”。
外需未現明顯反彈
去年以來,我國出臺了包括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連續上調出口退稅率等在內的所有應對危機、穩定外需的政策,效果顯著。
隨著外貿出口的復蘇,穩定外需的一系列政策是否要退出,何時退出成為海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尤其近期,以美國為首頻頻施壓人民幣升值的言論更讓上述爭論急劇升溫。
但記者從機電、紡織、輕工等進出口商會了解到,近期出現的出口強勁回升,除受上年同期基數較低因素影響外,主要靠短期因素拉動,外需並未出現明顯反彈。具體來講,一是進口商庫存消化基本完畢,補充庫存需求明顯;二是因擔心人民幣升值出現搶出口的情況;三是部分出口産品單價有所回升。
“雖然出口數據轉好,企業訂單情況有所增加,但從訂單結構看,以60天內的短期訂單為主,佔比超過80%,而長期訂單份額有限。”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會長張鈺晶説。
商務部貿易研究院研究員李健分析指出,從國際來看,迪拜危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頻發,世界經濟復蘇具有不確定性,加之貿易保護主義氾濫,中國外貿未來發展具有不確定性。
此外,國內形勢也令出口企業擔憂。“目前,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原材料價格普漲、産業轉移和開拓國內市場難度重重,企業面臨多重壓力。”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李文鋒説。
“總的來看,進出口增速很難快速回升,在新老矛盾交織的背景下,推進外貿平穩發展,在穩定中尋求轉型是非常必要的。”廣東省外經貿廳廳長梁耀文説。
穩政策才能穩出口
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穩定發展對外貿易,首先要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在出口復蘇的初期如遇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企業剛剛增長的利潤將造成嚴重影響。”張鈺晶坦言。
據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測算,如人民幣在短期內升值3%,家電、汽車、手機等生産企業利潤將下降30%至50%,許多議價能力低的中小企業將面臨虧損。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測算,目前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的平均純利潤率在3%至5%,如人民幣升值1個百分點,企業利潤也將減少1%。利率方面帶來的損失是剛性虧損,無法通過與客戶協商、改善供應鏈管理等方法消化。
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所所長張燕生表示,人民幣升值確實能促進企業調結構、轉方式,但“倒逼機制”是有承受底線的,當出口企業同時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漲價、外需低迷等一系列衝擊時,就可能無力承受從而陷入絕境。而大量中小出口企業,恰恰是中國吸納勞動力的最重要的載體。
李文鋒建議,今年不要輕易改變人民幣匯率政策,特別是近期應維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如果下半年出口形勢好轉,美元持續走弱,人民幣升值壓力進一步加大,也要堅持小幅緩慢升值原則,這樣做有利於企業在談判中逐步轉移部分升值成本。
另外,金融部門應加快發展金融避險工具,適當降低匯率避險産品的費用。其次,還要保持出口退稅、出口信保等一系列外貿政策的連續性。
“出口退稅政策在保證企業利潤上作用顯著,應該繼續保持,此外,還應繼續降低企業參加出口信用保險的費用。”梁耀文説。
穩中求變轉型升級
不過,受訪專家和業內人士也表示,穩定現有的外貿政策並不代表當前的外貿增長方式不需要轉變。隨著土地、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未來我國的開放型經濟面臨著巨大的調整壓力。
據李文鋒介紹,目前,印度、越南等周邊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已經比我國低,水、電、土地等費用與我國相當,一些外資企業已經開始向東南亞和印度轉移部分生産能力。
“一方面要避免外貿政策變化過快過嚴,給企業經營帶來困難,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由於環境過於寬鬆,企業沒有升級轉型的壓力,回到危機前只關注歐美市場等外部需求的老路上去。應該給企業發出明確的信號。”商務部貿易研究院研究員李健説。“下一步的政策重點應放在支援企業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升産品附加值,提升出口的品質和效益上。”張燕生説。
商務部貿易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建議,我國外貿政策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應加強針對性和靈活性,可以通過實行區別對待政策,促進貿易結構調整升級。同時,一定要在挖掘傳統市場潛力的基礎上,再開拓新興市場。
李文鋒建議,國家應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技術研發、節能減排、收購國外品牌和行銷網路、企業兼併重組、開拓新興市場等方面的政策和資金支援力度,建立一批國家級的研發設計中心和品牌展會;出臺支援企業“走出去”、向中西部轉移的實質性配套政策;支援企業開拓國內市場,逐步解決國內流通領域的有關問題,建立內外貿流通領域的暢通市場機制。應試點部分輕工産品下鄉政策。支援舉辦外貿輕工産品國內展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