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卿:經濟刺激政策應當逐步退出

時間:2010-02-02 11:06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2010年,可能是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形勢最為複雜的一年。

  剛剛走完艱難的2009年,正在回升向好的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著部分內生動力不強、行業産能過剩、資産價格不斷攀升、通貨膨脹壓力、金融系統性風險、就業難等現實問題。

  2009年,中國政府以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使經濟率先走出危機。2010年,隨著經濟回歸常態,如何進一步啟動居民消費、平衡經濟結構、實現增長方式轉變則亟待破題。

  面對如此諸多焦點和熱點經濟話題,近日,《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專訪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他認為,進入後危機階段,我們所面臨的困難、挑戰和潛在風險比金融危機衝擊階段甚至更多,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任務仍十分艱巨。如果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把握不好,有可能使經濟回升向好的形勢發生震蕩,可能導致經濟增速在短暫恢復甚至兩位數飆升後再次下滑。

  核 心 觀 點

  “目前可能還不到加息的程度,短期內加息弊大於利,未來加息也應該在發達國家之後。”

  “樓市和股市價格飆升,勢必催生資産泡沫,一旦破裂,將使經濟復蘇毀於一旦。”

  “今年我國肯定會遭遇結構性通脹,不可輕視流動性過剩、居民必須消費品價格上漲等通脹風險。”

  “估計至少有1000億美元是短期資本流入所致,顯示熱錢回流趨勢已經形成。”

  短期內加息弊大於利

  《中國經濟週刊》: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步復蘇,有人開始總結“4萬億計劃”的得失,並強烈呼籲儘快退出,否則後果難測、結構難調。您如何看待上述觀點?

  尹中卿:我認為,在後危機階段,我國經濟增速不會像一些人的樂觀分析那樣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通道。實際上,2010年GDP增速既有大起的風險,也有大落的風險。大起得越快,大落得也越快。

  如何避免從“V”型回升演變為倒“V”型下滑,甚至陷入“W”型冷熱迴圈怪圈?關鍵看我們怎樣應對。應當本著“無縫銜接,穩定著陸、逐步退出”的原則,把“保增長”刺激政策逐漸轉變為“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控風險”的中性政策,不僅要避免二次探底,同時更要避免經濟過熱,從而實現“√”型增長。

  近來,央行兩次提高“央票”利率,並把存款準備金率提高0.5個百分點。在1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2010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提法沒有再出現,這使得一些機構猜測中國宏觀調控政策開始轉型的步伐加快。

  我認為,上述轉型應該加快,但是目前可能還不到加息的程度,短期內加息弊大於利,未來加息也應該在發達國家之後。2009年GDP增速達到8.7%,第四季度超過10%,這與高強度刺激政策有關。但必須清醒地看到,導致這次經濟增速下滑的內在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並未得到解決,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投資和出口、過度消耗資源和能源等問題,反而更加突出。

  地方融資風險或將致銀行“壞賬潮”

  《中國經濟週刊》:2009年新增貸款的增量大部分流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而這類公司總體負債高,盈利能力低,透明度低,監管難度大,其中潛藏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和財政風險有多大?

  尹中卿: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各地大量興建基礎設施和其他公用設施,資金除來自中央撥款和2000億元地方債券外,地方配套資金和自籌資金主要依靠投融資平臺。許多地方政府通過投融資平臺,把基礎建設和其他政府活動産生的債務信貸化。據有關部門調查,2009年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及其債務迅速增加,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已達3000多個,從銀行貸款餘額由1萬億元上升到5萬億元,接近2009年新增信貸9.6萬億元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70%以上分佈在地級市和縣,要麼以政府所擁有的土地進行質押融資,要麼用綜合收費能力保證項目還款。很多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資本金很少,但杠桿率卻很高,大部分資金使用在自償能力比較低的基礎設施和其他公共建設項目之上,給地方留下隱性赤字和債務負擔,造成財政結構性風險。

  如果地方債務風險爆發,許多項目難免會半途而廢,地方政府融資鏈條面臨斷裂,很多地方經濟發展也可能面臨停滯。最後不僅造成政府還款能力欠缺,也會導致銀行産生大量呆壞帳。

  為了避免地方融資風險,當務之急是建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限額管理和預警機制,密切監控投融資平臺債務情況。強化對地方外債指標監測和風險管理,增強制度約束。同時,要完善地方政府債務融資體制。推動地方政府投融資市場化、證券化,鼓勵更多通過債券發行等形式進行籌資。對地方政府債務收支逐步實現預算管理。另外,還要增強地方政府負債行為透明度。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債務管理資訊系統、會計核算和統計報告制度,逐步實現動態監控。

  樓市泡沫可能“被扎破”

  《中國經濟週刊》:央行最近表示,2010年要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您認為今年中國的資産價格泡沫是否會繼續加重?

  尹中卿:這些年來,房地産和股票構成資産的主要內容,2009年,中國樓市和股市均出現爆髮式飆升。就房地産市場來説,2009年杭州市出讓經營性用地收入超過1200億元,北京和上海也均達到1000億元,全國已達到1.5萬億元以上,相當於全國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各地地王層出不窮,房價持續快速攀升。股票市場則經歷了暴漲暴跌。由於特殊國情,雖然不能用一線城市房價以偏概全,但房地産市場過快飆升表明樓市出現泡沫已是不爭的事實。股票暴漲暴跌也表明正是資産價格泡沫導致股市缺乏堅實依託。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説明,資産價格上漲是造成通脹預期的重要推動力,樓市和股市價格飆升,勢必催生資産泡沫。資産泡沫導致虛擬資本過度增長,投機交易持續膨脹,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既然是泡沫,就很容易被扎破,最後必定會破滅。如果今年房價還像去年一樣飆升,無疑會激發很多社會矛盾。許多人擔心我國步日本20世紀90年代後塵,因資産泡沫破裂導致資産價格崩潰,不僅使經濟復蘇毀於一旦,而且會打斷高速發展進程。

  所以,要抑制資産價格過度膨脹。通過適度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增加股票保證金交易限制、提高非保障性住房抵押貸款條件、實行差別化利率調整等政策工具,對2010年可能出現的資産價格暴漲進行制約。

  同時,借鑒美國、英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經驗,採取政府直接入市提供住房供給的做法。政府直接參與開發一級市場,給那些有工作但是沒有買房子的人提供住房。對第二套以上的帶有投資和投機性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實行有效的風險控制。通過稅收杠桿調節二級市場投資,平抑房價。

  結構性通脹肯定會“不期而遇”

  《中國經濟週刊》:近期,蔬菜、食用油、水電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漲價現象,引發了人們對出現通貨膨脹的擔憂。這是否預示著通脹的前夜到來?

  尹中卿:2010年,我國肯定會遭遇結構性通脹。近段時間來,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通脹是否來臨,如果來了通脹率有多高?一些人認為現在許多行業産能過剩、農業連續6年豐收,國際糧價又處於低位,斷定我國不會發生明顯的、劇烈的通脹。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輕視流動性過剩、輸入型通脹、資産價格飆升、居民必需消費品價格上漲所構成的結構性通貨膨脹風險。

  實際上,目前許多公用事業服務價格還沒有到位,居民必需消費品也會出現結構性漲價。由於我國經濟增長迅速,支撐經濟增長的供給因素並不能齊頭並進地同時滿足高增長的需要,我國經濟會不時因為某些資源和某些産品供給不足從而價格上升,進而推高價格總水準。如果出現某些影響農副産品生産因素,在流動性非常充足的背景下,很可能演變為農副産品價格迅速上漲。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全球基礎産品的價格上漲也會傳導到國內,從而引起輸入型通脹。美國和歐洲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我國形成新一輪輸入型通脹壓力。國際原油價格伴隨著經濟復蘇和美元疲軟,已從2009年初不足40美元/桶反彈至80美元/桶。對外依存度高的大豆、油脂等産品的進口價格,對於CPI有重大影響。原材料、礦産品價格迅速飆升,對工業品成本影響巨大,對PPI也將起到明顯推升作用。

  雖然通脹預期本身並不一定導致通貨膨脹,但這種預期可以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管理好通脹預期,就是對未來可能來臨的通脹給予高度關注,通過宏觀調控需讓公眾相信,未來不會出現明顯的通脹。在通脹到來時,將它的危害減到最小。

  另外,在政策方面做一些更靈活、謹慎的漸進式調整,使政策顯得更穩健。密切關注和監測國際主要貨幣匯率、初級産品價格變化,有效解決結構性通貨膨脹所造成的破壞和影響。

  熱錢回流趨勢已經形成

  《中國經濟週刊》:進入201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刺激政策都有退出的可能,熱錢的流向會對中國經濟産生何種影響?

  尹中卿: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由於看好人民幣升值空間,加之美元利率持續走低,許多銀行、企業、個人等涉匯主體傾向於將境外資産調回並結匯,其中不乏部分境外投機套利資金假借貿易、個人、外商投資等渠道,採取分散、滲透的方式,大舉進入我國。

  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也曾出現一些境外短期資金流回去的情況。隨著我國經濟回暖,又有許多熱錢重新涌入我國。從2009年底外匯儲備數字來看,貿易順差與外商直接投資共計新增2861億美元,與外匯儲備增量進行比較,可發現其中還多餘1670億美元。如果扣除服務貿易、外匯儲備投資收益、貨幣折算等因素外,估計至少有1000億美元是短期資本流入所致,顯示熱錢回流趨勢已經形成。

  按照以往的經驗,熱錢流入會使我國外匯儲備上升過快,從而使得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施加更多壓力。國際熱錢加速流入還會加速泡沫泛起,導致股市和地産市場價格高漲。一旦出現大規模資金流出,股市和樓市又可能受到衝擊,出現劇烈波動,進而對經濟增長造成嚴重影響。

  有人説熱錢是天使,當它們到來之時,一片歌舞昇平。有人説熱錢是魔鬼,當它們退去時,頓時哀鴻遍野。對我國而言, 熱錢的大規模涌入是2010年資本市場管理必須關注的重點。在現階段,我國仍要保留對資本項目的必要管制。同時,還要不斷加大對非法違規跨境資金流動的管理打擊力度。(劉永剛 路永慶)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