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潮涌,跨越海峽,為兩岸人民共創福祉。
“海西思路的提出,把臺灣人的注意力拉回這片離他們最近的土地。”臺灣銘傳大學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樊中原説。
2006年,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返閩祭祖,在回答記者關於海西的提問時,他特意用了閩南話。
“到福建就像回到了臺灣、回到了娘家。”臺商們説。近年來頻頻在泉州投資的美旗控股集團戰略決策委員會主席謝秉臻的一番話頗有代表性:“現在臺商來投資與過去不同了,過去是一個人來,現在是攜家帶眷來,這不光需要投資環境好,還需要適宜的生活環境。”
圍繞拓展“六求”作為的思路,我省大膽先行先試,打造對臺合作平臺,近年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兩岸合作的“率先”創舉。去年,兩岸關係取得重大突破,我省緊緊把握新機遇,在先行先試中推動閩臺經貿和文化交流合作向縱深發展,推出諸多率先之舉:廈門商業銀行成為首家臺灣金融機構參股的大陸銀行,臺灣人壽落戶廈門,福州、廈門成為兩岸直接通郵的封發局,我省成為大陸首批赴臺旅遊省份之一,一批高職院校與臺灣院校開展實質性合作辦學……為密切兩岸交流合作積累了經驗,也為進一步的交流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來閩參觀、交流、考察的臺胞絡繹不絕,他們中有連戰、宋楚瑜等臺灣政界知名人士,而更多的是渴望在海西尋找商機的商界精英。
臺商在海峽西岸掀起了新一輪投資熱潮,臺灣百大企業在閩投資已增至50多家,多次出現上百家臺灣機械、電子、食品等企業按行業整體遷移海西的情形。
為把海西建設成為東部沿海地區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近年來,我省在資訊、機械、石化、紡織、食品等10個重點領域和行業加強了閩臺産業對接,福建已成為臺灣産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之一。目前,臺資企業在大陸六成以上的研發中心、近六成的營運總部設在福建。
一批各具特色的臺商投資産業集聚區形成。從2002年到2008年,閩臺貿易額翻了1倍以上。目前,全省累計批准臺資農業項目超過2000項。
旅遊雙向對接勢頭強勁。2008年,通過“兩門”、“兩馬”、“泉金”航線往來人員超過百萬人次,同比增長35%。今年第一季度,經福建口岸赴臺旅遊人數達11203人次,是去年全年的1.6倍,其中,有9836人次是經“小三通”航線赴臺的。臺胞來閩旅遊人數也不斷攀升,今年第一季度,福建省接待臺胞19.84萬人次,同比增長25.9%,臺胞來閩遊已成為維持福建入境旅遊市場穩健發展的重要基石。
海西潮涌,激蕩香江,涌動濠江。港澳地區積極呼應海西戰略,熱切參與海西建設。
香港特區政府工商與科技局局長王永平受香港特首曾蔭權委託參加首屆海西論壇時表示,香港將為海西建設提供重要的資金來源和融資平臺。澳門特首何厚鏵説,澳門將積極為海西與葡語國家發展經貿交流與合作提供服務。
香港特區政府與福建省政府在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個全新戰略框架下,建立了閩港全面合作的“八大平臺”,碩果纍纍。
聯合招商拓展新領域,閩港雙方探索和推動閩港聯合承接服務外包新模式,我省還與香港聯合赴境外招商,各設區市紛紛組織赴港招商;閩港中小企業合作紮實推進,福建借助香港舞臺,開拓國際市場,2007年起,福建省與香港生産力促進局在汽車零部件、鐘錶、産業升級等方面進行合作,已取得實質性成效;金融合作取得新突破,興業銀行借助恒生銀行在香港特惠商戶資源發行帶有興業、恒生雙標誌的興業信用卡。
與此同時,人才培訓交流持續深化,公用事業、物流和旅遊合作不斷深入推進。目前,港澳遊客來閩旅遊每年達70多萬人次,佔全省境外遊客的三分之一。一批閩籍港資企業攜手臺灣高新技術企業來閩投資設立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節能環保的企業,臺灣技術、香港資金、福建資源形成的閩港臺合作新機制正在顯現。
福建企業利用海西平臺,積極參與在葡語國家舉辦的貿易投洽活動。閩澳雙方多次聯合組團赴莫三比克和安哥拉等地,組織兩地中小企業參加國際貿易投資展示。其中,我省福安電機、漳州鐘錶等多家企業團體也已在安哥拉找到了新的市場。莆田和南平等設區市在澳門開展經貿投資和旅遊推介活動,在向葡語國家拓展上也取得很好效果。澳門成為“6 18”首個境外主辦單位。
全球投資海西,海西熱潮涌動。海西戰略牽動外商心,“我們對福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和具體措施充滿信心!”美國貿易通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那培亞先生的一席話,道出了福建的魅力所在。
投資者看中海西良好的發展前景。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親臨廈門,感受海西建設的氣勢和熱度;來閩訪問的菲律賓總統阿羅約,也提出菲律賓要加強與海西的聯繫。
投資者看中海西一系列招商引資平臺提供的便利。“5 18”、“6 18”、“9 8”,一系列經貿活動,引得境外人士紛至遝來。全省每年通過多種形式的對接洽談會談成的項目所利用的外資約佔利用外資總量的50%。
每一個日子都註定不平凡,每一段歷程都激動人心。五年磨一劍,先行在持續,海西在發展。八閩兒女絕不辜負黨中央、國務院的殷切期望,將努力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試區域,服務中西部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東部沿海地區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遊中心,使海峽西岸經濟區成為科學發展之區、改革開放之區、文明祥和之區、生態優美之區。海西效應必將繼續拓展,續寫更為動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