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我國約1/5耕地受污染 國外企業看好土壤修復市場

時間:2009-04-14 14:36   來源:中國環境報
  我國受污染的耕地面積達2000多萬公頃,約佔耕地總面積的1/5

  有關部門正在著手制訂地方性標準

    中國潛力巨大的土壤修復市場商機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外環保企業覬覦的目光。

    近日,由山東環境科學學會主辦、北京建工環境修復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濕地與土壤生態修復論壇”在山東大學舉行。論壇吸引了不少國外從事土壤和濕地修復的環保企業。

    據一位與會者透露,自2006年以來,他每年都要接待近20家意欲來華開拓土壤修復市場的國外環保企業。承接了北京土壤修復所有試點項目的北京建工環境修復公司總經理高艷麗説,自去年下半年做北京染料廠土壤修復項目標書至今,她幾乎天天和國外環保企業打交道,國外環保企業進入中國土壤修復市場的慾望非常強烈。

  土壤修復市場前景誘人

    據有關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世紀末,中國受污染的耕地面積達2000多萬公頃,約佔耕地總面積的1/5,其中工業“三廢”污染面積達1000萬公頃,污水灌溉面積為130多萬公頃。每年因土壤污染糧食減産就達1000萬噸,還有1200萬噸糧食受污染,二者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00多億元。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修復專家林玉鎖認為,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加快,我國城市原有土地利用功能發生轉化,一些工業用地變為住宅用地,這一過程必然會産生大量有待土壤修復的場地。同時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産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原有高污染、高耗能企業轉産,這些騰出的土地也必須經過修復後才能達到使用要求。

    北京輕工環保所總工程師宋雲介紹説,僅北京地區而言,將工廠外遷轉産遺留的場地進行無害化處理,就將帶來300億~500億元的土壤修復市場。

    北京建工環境修復公司副經理翟立前介紹:“在環保産業發達國家,土壤修復産業所佔環保産業的市場份額高達30%~50%,而我國土壤修復産業才剛剛起步。”

    目前,我國土壤修復産業尚無完整標準。宋雲説,現在對污染場地進行土壤污染測評時,更多的是參照環保産業發達國家的標準。相關國家標準尚未制訂出臺,決定了中國土壤修復市場目前只能處於實驗階段和市場培育階段。宋雲説,他們曾到土壤修復産業發達國家進行考察,目前正在著手和相關部門合作,進行土壤修復地方性標準的制訂。

  國外環保企業打出“技術牌”

    論壇上,來自日本環保企業的技術人員介紹,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就非常重視土壤污染的治理,積累了很多土壤修復的經驗。還向與會者贈送了土壤修復技術方案,推介他們的技術。

    客觀上分析,發達國家開展土壤修復産業早于我們幾十年的時間,我國應該充分利用世界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改善我國土壤污染狀況,降低我國土壤污染的危害。我們的需求也正是國外環保企業的市場。

    高艷麗認為,發達國家土壤修復産業的確做得比我們好,國外環保企業可能會先在我國開展土壤修復設備和技術諮詢業務。為建設國內先進的修復平臺,北京建工環境修復公司正在考察採購土壤修復設備。同時,也積極與土壤修復産業發達國家開展技術合作。

  本土企業嚴陣以待

    山東省環保局副局長張波説,隨著我國土壤修復市場的發展,以北京建工環境修復公司為代表的國內環保企業已開始了土壤修復市場技術、人才儲備,並積極開展土壤修復工程實踐,對土壤修復市場進行培育。

    論壇上,北京建工環境修復公司介紹了他們為推動中國土壤修復市場、減少污染土壤對人體危害所做的努力,為與會者帶去了他們已經修復完畢的北京化工三廠、紅獅塗料廠、北京焦化廠南廠區和蘭州石化老硝基苯裝置污染土壤修復工程等實際案例。翟立前在主題發言中表示,北京建工環境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土壤修復技術中心。待中心建成後,將大幅提高污染土壤的科研水準和終端處置能力,進一步完善專業服務,實現土壤無害化目標。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土壤修復企業技術和服務的逐步提升,我國本土企業在土壤修復市場將大有作為。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