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各地駐京辦年耗百億 做生意賠錢財政填窟窿

時間:2009-04-10 13:49   來源:CCTV.com

 

  李教授,剛才近距離採訪這件事的作者説了,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截訪、維穩,第二個就是説就是要經濟上的資訊更迅捷一些,這就説明有存在的必要,您為什麼覺得一點存在的必要都沒有?

    李成言:

    我覺得截訪、維穩它有不同的系統在關注,在做這件事情,不一定必須要由駐京辦來完成,事實上現在很多截訪、維穩等於公安部門等等一些系統在完成的,我覺得這個不是最大量的工作,駐京辦在過去更多是資訊的溝通,因為過去資訊是不暢通的,不對稱的。

    主持人:

    電話、手機都不方便。

    李成言:

    都不方便,可能一個省和中央的電話就是駐京辦這麼一部電話,搖著搖著趕緊説幾句話,的確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確實很需要,但我覺得現在不至於這樣子的。

    主持人:

    但是您看省級的駐京辦還有地市一級的駐京辦,還有縣級的駐京辦,應該一筆取消還是應該留點。

    李成言:

    我覺得駐京辦的存在要繼續存在下去的話,我覺得要區別對待,可能有一些級別的駐京辦還是需要的,比如我認為比較邊遠一些地方,駐京辦很需要的,尤其是比較落後的,新疆、西藏、內蒙、廣西這樣一個邊遠的省份,又貧窮落後的地方,如果在北京有一個駐京辦確實能起到很多招商引資、資訊溝通以及來往人的一些接待,及其他們關係的打理,都可以的,我覺得很正常。因為它距離太遠,比如要跑一個人,到新疆來回跑一個人,雙倍的成分,那是需要很大的代價的。我覺得可以説一千公里以內的省份沒有必要搞駐京辦,因為它要進北京,一個動車組三個小時就到了,很快的,很方便的,它既不存在資訊不對稱,又不存在招商引資,沒有人幹的問題。

    主持人:

    您剛才是從地域上來説的,如果從層級上來説,如果只保留省級駐京辦,把地級以下的駐京辦都取消掉,可行嗎?

    李成言: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再有一個想法就是根據級別,省裏的副省級的可以由一個駐京辦,其他的都可以撤銷,但是可能有一個過程,一年兩年時間上給它一個分批來完成,你不要一刀切,因為一刀切不現實,它搞了這麼多年,有一個慣性在那裏,所以我覺得可以分不同的級別,來慢慢去解決消化這個問題,完全可以的,省一級可以搞,下面的可以逐步撤,另外將來下面有一些事情可以通過省駐京辦完成,代替地級、縣一級、其他系統的駐京辦的要求去做,完全可以的,我覺得這個是可行的。

    主持人:

    咱們説到駐京辦的時候必須得分析一點,就是為什麼他們會設駐京辦,有的評論説,就是因為資源是由中央政府分配的,因為掌握在中央政府手裏,所以我得有人在這裡跑步,所以錢才能進。

    李成言:

    跑步“錢”進是一個這麼多年不斷被媒體曝光的問題,甚至在審計署審計各個部委錢的違規挪用的時候,大量的和駐京辦都聯繫在一起,所以這些問題的確讓我們看到跑步前進這樣一個現象,但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們也要看到,中央是控制了資源,但是你不能因為中央控制資源,就可以到北京跑資源,因為中央控制了資源這是中央集權體制必須要求的,中央的財政是集權的,中央的政治體制是集權的,這是符合中國的國情,要完成這樣一個體制的運作,我想中央會有一些政策,把該分配的資源一定會分配下去,而且它是一個公平的,公正的,儘管有一些領域可能不太公正,但是逐漸的會恢復,達到一個平衡的過程。如果大家都通過駐京辦到北京來分割,瓜分這個資源的話,就會造成整個工作失衡,甚至是不公平,跑得多的關係強的,找到更大的官的,可能得到的錢更多,分配的資源就會更強,我覺得這是不公平的。另外一方面,市場經濟要求公平,而市場經濟體制下,它在招商引資、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我覺得都要保持一個公平的競爭,這種公平的競爭不是要靠駐京辦完成,是靠市場有它的規律,我們搞經濟的人自然會掌握市場的規律,完成這樣一個掌控,而不是需要駐京辦來完成。所以我覺得這個駐京辦在一定的時候,這兩個問題也可以解決,逐步的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撤出去。

    主持人:

    您現在看到的是《新聞1+1》,我們今天關注的是駐京辦的存廢問題,我們的節目稍候繼續。

    主持人:

    在計劃經濟時代,駐京辦的存在是有它的價值的,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個駐京辦如果繼續存在下去的話,它的職能是不是也應當發生相應的轉變,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説:

    對於很多北京市民來説,提到駐京辦,第一想到的是正宗地道的美食。

    北京市民:

    駐京辦嘛,肯定覺得它更正宗一些。

    解説:

    很多駐京辦餐廳門前排號等待吃飯的人絡繹不絕。而對於一些讀者,第一聯想到的是暢銷小説《駐京辦主任》,小説在內容裏介紹説,“以駐京辦這個鮮為人知的政治平臺,講述了改革精英蛻變為腐敗分子的罪惡過程。”小説作者王曉方對駐京辦主任的描述是“既貴為官員,又像個商人。”

    而近年來出現的一些腐敗案件,也免不了將駐京辦官員捲入其中,河北省李真案中,河北省駐京辦主任王福友因貪污、挪用公款、受賄三罪被判無期徒刑。成克傑案中,廣西駐京辦事處副主任李一洪犯賄賂罪被查辦。瀋陽“慕馬案”中,瀋陽駐京辦主任崔力貪污公款而懲處。

    “跑部錢進”,這是前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對駐京辦的形容,2006年,李金華在談到對預算資金審計監督時曾説,有一些駐京辦第一位的任務就是跑步,打探消息,看哪有錢和項目,然後寫報道,找關係。事實上,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駐京辦事處成立於1958年至1959年之間,當時共有28個駐京辦事處,主要職能是為當地爭取資金物資鋪平道路。改革開放初期,駐京辦事處主要擔負著接待當地的政府官員,和為地方經濟建設招商引資、收集資訊的任務。上世紀90年代後期,駐京辦的數量有了爆發性的增長,1991年,北京共有186個市級以上的駐京辦,到2002年時已激增至426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北京有52家副省級以上單位的駐京辦之外,還有520家市級單位駐京辦,5000余家縣級單位駐京辦。“負責迎來送往,身份亦官亦商”,有媒體對駐京辦這樣形容。

    近年來,駐京辦一直處於輿論的漩渦之中,除了滋生腐敗的指責之外,其亦官亦商的身份也讓人詬病,為了彌補經費不足,相當一部分駐外辦事處都在搞經營,有的辦事處甚至打著政府的旗號做生意,賠了錢讓財政填窟窿。2006年,國務院要求整頓和規範駐京辦管理,調查整頓駐京機構被中紀委列為重點任務之一。而在整肅風暴之後,一些駐京辦醞釀著自身轉型,據瞭望東方週刊報道,一些駐京辦的職能在轉變,從原來的接待和截訪轉變為招商引資、形象宣傳,例如武漢駐京辦2008年完成經濟技術協作,引進資金六個項。而一直是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的河南駐京辦極力打造的是河南形象名片。近幾年,批評駐京辦其亦官亦商身份的聲音一直存在,而此次濰坊市撤銷駐京辦的做法獲得許多人掌聲,在政府開源節流的背景下,駐京辦究竟將何去何從,而濰坊撤銷駐京辦的漣漪又能夠掀起多大整頓波瀾呢?這值得我們思考。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