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
自有品牌出口迅速發展的背後,是我國外貿轉型升級取得的積極進展。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不斷增加,外貿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培育自有品牌出口,實施出口名牌戰略,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提高外貿增長品質的重大舉措。有關部門大力促進自有品牌産品出口。商務部與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通力合作,認定各類示範基地。目前,已認定4批88個科技興貿創新基地、12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12個船舶出口基地和59個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通過政策引導、上下聯動,提高了産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加速了自有品牌的發展。據商務部統計,2011年,僅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的自有品牌出口就達177億美元,佔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出口總額的42%。
被譽為“中國第一展”的廣交會,自第九十五屆起設立專門的品牌展區,展示推介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高附加值的自有品牌産品。此後,廣交會品牌展區規模不斷擴大,今年的第一百一十一屆廣交會上自有品牌展區成交額已佔當屆總成交額的36.9%。
自有品牌産品的海外推廣也在不斷加強。2002年9月,首屆中國名牌出口商品展覽會在美國舉行。該展會第一次集中了我國名牌出口商品,獲得了中外參會人員的普遍好評,在美國各界引起轟動。截至目前,中國品牌商品展在美國和歐洲已分別舉辦了10屆。今年7月,首屆中國品牌商品非洲展在坦尚尼亞成功舉辦。
自主創新和品牌戰略讓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實現了從“生産”到“設計+生産”、從“生産車間”到“企業總部”的轉變。這一過程中,不少外貿企業逐漸掌握了市場的議價權和主動權。
“産業層次的提升實際是加工方式的轉變。”商務部産業司副司長支陸遜介紹説,近年來,以廣東、江蘇等加工貿易大省為代表,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生産模式進一步優化,由單純的代加工向代設計、代加工一體化和培育自有品牌轉換。
“我們最早進入美國市場是以貼牌為主,過去幾年一直在做自有品牌推廣,很早就在美國成立了銷售公司,真正的大發展是從去年開始的。”第一百一十一屆廣交會上,格力海外銷售公司助理總經理歐陽俊向記者表示,格力已在8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自有品牌佈局,而今年起,更以美國市場為核心向周邊國家輻射,加大了這種佈局力度。歐陽俊認為,中國企業到了加快出口轉型的階段,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最終的目標是向世界性企業轉變,成為國際性公司。中國企業低成本出口的時期已過,轉型在未來2年至3年內會更快地體現出來。
“十二五”轉型升級正當時
“轉變我國外貿發展方式,最根本的就是要優化出口産品結構,提升外貿發展的品質和效益。”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表示,“在出口商品結構方面,鼓勵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自有品牌的高新技術産品出口,我們出口商品的結構正在不斷優化。”據了解,我國紡織品服裝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由15%左右上升為目前的31%,增長了一倍。我國機電産品出口比重也大為提高,原佔總出口額的45%左右,現已達59%以上。與此同時,“兩高一資”産品出口則在下降,已由2005年的6.6%左右降為現在的5.5%左右。
近年來,中國外貿企業面臨成本激增的挑戰。高消耗、低附加值的傳統外貿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培育自有品牌,增強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快我國對外貿易轉型升級正當其時。
世界名牌的多寡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標誌,我國企業爭創世界名牌也是我國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使命。有關專家表示,沒有品牌,企業製造的就只是産品這個硬體,而不是商品。品牌背後是品質、行銷、技術含量等實力的較量。作為第一齣口大國,我們正朝著由外貿大國到外貿強國的方向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外貿企業發展自有品牌還需要付出進一步的努力。
據了解,商務部下一步將支援和保護企業開展境外商標註冊,培育國際知名品牌,提升傳統優勢産品的品牌價值;逐步形成品質、標準競爭新優勢,同時鞏固傳統産品出口優勢,提升勞動密集型産品品質和檔次,支援企業開展産品設計、工藝創新、技術改造和品牌行銷。
“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大力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實施技術、品牌、行銷、服務帶動出口戰略和積極主動的進口戰略,在鞏固“中國製造”地位的同時,大力推進“中國創造”;在鞏固“中國加工”地位的同時,重點推動“中國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