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GDP同比增7.4% 多指標印證經濟築底企穩

時間:2012-10-19 08: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國家統計局18日公佈,初步測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其中 ,一季度增長8.1%,二季度增長7.6%,三季度增長7.4%,連續七個季度回落。從環比看,三季度GDP增長2.2%。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安排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我國經濟增速趨於穩定並繼續出現積極變化,有信心通過努力全面實現今年的目標。

  研判

  經濟增速趨於穩定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從宏觀經濟各項指標的組合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經濟增速趨於穩定並繼續出現積極變化。主要表現在:

  一是經濟增速趨於穩定,9月份主要指標增速有所加快。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增長7.7%,保持在年初確定的目標範圍內。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2%,固定資産投資前三季度累計同比增長20.5%,貨運量增長11.8%。出口增長9.9%,大幅高於7月份1%和8月份2.7%的增速,單月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49.8%,實現4個月來首次回升。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扭轉5月份以來環比連續下降趨勢。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至100.8%。

  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取得積極成效,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提高,國際收支趨於平衡。糧食産量實現“九連增”。産業結構升級加快,前三季度服務業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較快。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3.4%,幅度大於去年同期。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主要指標好于全國平均水準,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三是就業穩定,居民收入增加。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24萬人,超過全年目標。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實際分別增長9.8%和12.3%,均高於經濟增長速度。

  四是物價和房價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價格前三季度同比上漲2.8%,9月份上漲1.9%。9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有55個城市的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與上半年相比,三季度國民經濟運作情況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尤其是從9月份的主要指標數據來看,國民經濟運作企穩的態勢比較明顯,初步判斷,當前國民經濟運作正在由緩中趨穩到築底企穩轉變。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雖然三季度經濟增速仍處放緩過程,但放緩程度明顯收窄,經濟增速已經開始趨於穩定,且一系列經濟運作數據顯示,經濟企穩回升的積極因素正在形成。

  應對

  穩增長政策仍待出臺

  經濟的築底企穩與國家此前實施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密不可分。9月份工業增加值的回升是經濟指標中的重大變化。工業和資訊化部電信研究院規劃所朱金周博士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0%。雖然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個百分點,但仍然略微超過此前我們對前三季度工業經濟增長的預測目標。2012年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環比增長0.79%。環比增速已經連續三個月呈現加大態勢。這表明在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特別是5月份以來,我國及時採取的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已經取得成效。

  隨著穩增長政策企效,各方對四季度經濟形勢判斷趨於樂觀。“我認為四季度延續三季度,尤其是9月份築底企穩或企穩溫和回升的可能性比較大。”盛來運説。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也表示“儘管增長數據看起來並不十分樂觀,但我們發現中國經濟已經顯露出了企穩的跡象。尤其是5月份以來,中央政府批准了大約7萬億元的基礎投資建設項目。我們相信這些項目將在中國的權力交接完成後進一步加速建設。因此,我們認為未來數個季度,中國經濟將出現較為溫和的回升。”

  不過也應該看到,當前經濟築底企穩的基礎仍不牢固,需要進一步出臺穩增長政策。仍以工業為例。朱金周介紹説,雖然工業經濟總體上緩中趨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是工業增加值增速仍然處於過冷區間。發電量、鋼材等主要産品産量大多趨冷甚至過冷。二是工業企業效益改善情況不容樂觀。2012年1-8月份,全國規 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0597億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7月份加大0.4個百分點。在外需低迷、去庫存化、工業生産者價格指數持續下降以及鋼鐵等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等因素影響下,工業企業效益要取得實質性改善還有較長一段路要走。三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需要獲得更多關注。各地雖然不斷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投入力度,但在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沒有突破的情況下,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先導、支柱産業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總體來看,受國際經濟環境依然複雜,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加大,實體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等因素影響,我國工業經濟緩中趨穩的基礎並不很牢固,實現年度工業發展目標仍然存在一定難度。在政策取向上,需要堅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並舉,實施更加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但也要防止地方政府的政策過度寬鬆。”朱金周説。

  建議

  擴投資與改革相結合

  內需的情況也不完全樂觀。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表示,9月份物價持續處於低位,進口增幅只相當於三季度同比增幅的一半,出口卻基本與三季度一致,説明總體需求仍疲軟。

  國家發改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説,短期的穩增長政策還需要適當擴大公共投資。比如還需要繼續投資高速鐵路等鐵公機項目。另外還需要適度放鬆貨幣,激活民間投資,出臺促進消費的政策,用經濟手段替代行政手段穩定房地産市場,以及穩定拓展外需。

  不過這些短期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作用可能不大。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四大挑戰,包括國際金融危機蔓延、農村勞動力不再充裕、人口紅利開始消失、節能減排形勢嚴峻。投資作為一劑猛藥,只能給正在下行的經濟托底,讓它不要下滑得太快、幅度太大,但對中國經濟長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趨勢性轉變無能為力。“雖然下半年經濟增速可能反彈,但是也許明年年初就會再掉下去。”

  這就需要在中長期通過改革增加經濟發展的潛力。在日前由清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開放新階段高峰論壇上,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經濟系主任白重恩提出,調整經濟結構,改革收入分配體制刻不容緩。

  白重恩説,2008年以來的高投資率是反常的,投資回報率從1993年的15.7%下降到2010年的5.1%,今後不宜繼續增加投資率。中國的高投資率源自高儲蓄率。儲蓄率高的原因是政府儲蓄和企業儲蓄增長較快,勞動者報酬佔比下降過快。所以要提高居民部門可支配收入佔比。具體來説,一要增加勞動收入,如大力發展服務業、減少壟斷、降低稅賦、進一步對外開放;二要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如拓寬居民投資渠道、提高存款利息;三要加強社會保障、做好再分配,如用國企分紅支援社保、降低社保繳費率。

  王晉斌也説,如果經濟增速回升乏力,可能導致未來就業壓力增大。近來國家發改委加快了投資項目審批,國家在貨幣政策方面也保持穩健,但是在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稅收改革等方面還沒看到明顯動靜,預計未來還會有一些穩增長政策陸續出臺。(記者 方燁)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