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財經頻道不完全統計,24省份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速與GDP增速的對比中,僅有上海、北京和浙江的財政收入增速略低GDP,其他省區財政收入增速均超GDP增速。
中新網8月6日電 (財經頻道 種卿)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明確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並加大結構性減稅政策力度。 除了去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個人所得稅法的減稅效果將逐步顯現外;自8月1日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範圍,也由上海市分批擴大至北京等10個省市。
不難看出,中央對結構性減稅的政策實施十分堅決,但從目前已公佈省份的2012年上半年財政收入情況來看,多數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仍保持較高增長,個稅新法對各地個人所得稅收入的影響有限。據中新網財經頻道不完全統計,在統計的24個省份上半年財政收入中,僅有廣東、浙江、上海和北京的財政收入呈個位數增長,其餘21省份地方財政收入增速均超GDP。
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普遍超GDP
隨著上半年各地統計數據的陸續公佈以及地方人大對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議,截至7月31日,全國26個省份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總計達29546億元。《第一財經日報》8月1日報道,四川、黑龍江、貴州、雲南和西藏五省區還沒有公佈上半年地方公共財政收入數據,不過,從1-5月數據來看,上半年全國31個省份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將穩超3萬億。
據中新網財經頻道不完全統計,中西部地區財政收入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其中,最高的是江西省,上半年入賬740億元,增長32.3%,湖南省和天津市分別增長29.1%和27%。另外,遼寧、廣西和青海等地財政收入增速都在20%以上。
同時,《人民日報》6日報道稱,截至目前,26個省份公佈了今年上半年的財政收入情況:除上海、北京和浙江的財政收入增速低於本地的GDP增速,其餘省份大都保持20%左右的增速,遠高於當地GDP增長。
儘管如此,地方政府稅收仍收到了結構性減稅的影響。廣西財政廳就表示,財政收入增長形勢仍較為嚴峻,國稅和地稅部門收入進度均落後於序時進度,大部分主體稅種稅收增幅偏低或出現負增長。
此外,地方稅收的一點點震蕩都會引起地方政府的緊張情緒。因為,加大投資無疑被地方政府看作是“穩增長”的一把利器,而稅收的縮減必將會影響地方投資和財政支出。面臨財政稅收增速下降的壓力,地方變相增稅衝動再起,而這不僅與中央政府結構性減稅的大方向背道而馳,同時也將加重企業經營壓力,阻礙經濟恢復。
“營改增”下半年將繼續擴容
事實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日前也再度強調了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的重要性。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8月1日起至今年底,“營改增”將從上海市分批擴大至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和廈門、深圳10個省市。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明年繼續擴大試點地區並選擇部分行業在全國範圍試點。這將為今後“營改增”全面推開打下基礎,意味著“營改增”推進速度將大幅加快。
對此,新華網8月1日消息指出,“結構性減稅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部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把穩定經濟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就更有必要實施更加有力的減稅措施。”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研究員張斌表示。
盤點已經施行的減稅措施,幅度較大的有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徵點,據財政部數據,全國924萬餘戶個體工商戶無需繳納增值稅和營業稅,佔全部個體工商戶的比例達63%以上;另外,于去年9月1日實施的個稅新法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今年上半年個人所得稅同比減少283億元,下降了8%。
專家指出,從下半年來看,關鍵是貫徹落實好已經出臺的結構性減稅政策,比如針對中小企業、針對進口環節的,尤其是隨著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進一步深化,減稅的效果會進一步顯現。據測算,“營改增”如全面鋪開,年稅收收入預計凈減少1000億元以上。(中新網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