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扶貧辦官員:新扶貧標準不能與美國相比

時間:2011-11-30 09:17   來源:人民日報

製圖:蔡華偉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宣佈,根據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適應我國扶貧開發轉入新階段的形勢,中央決定將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個標準比2009年1196元的標準提高了92%,對應的扶貧對象規模到今年年底約為1.28億人,佔農村戶籍人口比例約為13.4%。

  11月29日,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范小建為本報獨家解讀這一新標準。

  新標準穩妥可行,符合扶貧開發工作實際,又著眼未來十年扶貧目標

  目前,我國農村居民的生存和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扶貧開發從以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

  范小建表示,新的扶貧標準符合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扶貧開發工作的實際。首先,這個標準與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的奮鬥目標相一致,不僅考慮了吃飯、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的需要,也考慮了部分發展的需要。其次,這個標準與“低保維持生存,扶貧促進發展”的減貧工作定位相一致,考慮了扶貧對象發展生産、增加收入的需要,有助於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第三,這個標準與各省份自定扶貧標準的情況基本一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頒布後,全國已有29個省區市提出了制定地方扶貧標準的意見,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地方扶貧標準的平均值約2200元。第四,這個標準穩妥可行。只要我們不斷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實現這個新標準所確定的扶貧對象減貧目標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提高扶貧標準,是扶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進入新階段、向更高目標邁進的必然要求。新標準既有利於覆蓋更多扶貧對象,使剛越過溫飽線的貧困農民儘快實現脫貧致富,又充分體現了中央解決好農村民生問題、努力縮小城鄉與區域發展差距的堅強決心。

  標準提高不是否定以往成績,扶貧成績與標準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范小建説,有人拿我國的扶貧標準與所謂的“國際標準”比較,説我國扶貧成績大是因為標準低,扶貧標準提高後,扶貧對象大規模增加,我國扶貧成績也應打折扣,這是一種誤解。與我國經濟發展水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相比,我們以往的扶貧標準是比較低,因此中央明確要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同時需要説明,按照中國政府上世紀80年代的標準,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的貧困人口減少了將近2.5億;根據世行提供的資料,如果按照世行向聯合國推薦的標準,從1981年到2008年,中國的扶貧人口減少了6.76億;前兩年世行發表過一個研究報告,指出過去25年全球減貧成績的70%左右來自於中國。可見,中國的減貧成就舉世公認,以上數據也説明,扶貧成績與標準之間沒有必然聯繫,成績的大小,關鍵是取決於決心和措施。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準適時調整扶貧標準是國際慣例。根據我們初步掌握的情況,目前有88個發展中國家有扶貧標準,過去20年中,有35個國家調整過自己的扶貧標準,完全按照所謂國際標準來制定本國標準的只是極少數國家。

  扶貧標準提高92%,但絕對值還很低,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前不久,美國政府人口普查局公佈了一組數據,説美國的貧困發生率是15.1%。而按照中國政府新的扶貧標準,貧困發生率13.4%,有人懷疑中國還是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范小建説,美國的貧困標準是四口之家年收入低於2.2萬美元,大約每人每天收入15美元。中國新的扶貧標準與美國標準不能簡單相比,中國的每人平均GDP也還不到美國的1/10,排全球九十多位。儘管我國的扶貧開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扶貧開發是長期歷史任務。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非常清醒的頭腦。

  【連結】

  我國在2008年前有兩個扶貧標準,第一個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絕對貧困標準,該標準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熱量的最低營養需求為基準,再根據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費結構來進行測定。後來此標準隨物價調整,到2007年時為785元。第二個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標準,到2007年年底,調整為1067元。2008年,絕對貧困標準和低收入標準合一,統一使用1067元作為扶貧標準。此後,隨著消費價格指數等相關因素的變化,2009年和2010年標準進一步上調至1196元和1274元。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