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剛過,正是白菜大量收穫上市的季節。眼下,市場上的白菜價卻是“跌跌不休”,山東、河北、安徽等地的白菜嚴重滯銷,菜農菜企一片愁容。
從“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去年農産品市場大蒜、綠豆、生薑價格可謂“漲聲一片”,而今年先有內蒙古馬鈴薯滯銷,又有“姜”濤急下,如今又是大白菜降價,菜價急速“跳水”……
此輪白菜降價有著怎樣的原因,菜價不穩給菜農帶來怎樣的損害。在菜農菜企的聲聲嘆息中,我們不禁要問,我們該如何停止菜價“過山車”,蔬菜價格穩定機制將何去何從?
從一元跌至一角 大白菜真的賣出“白菜價”
11月8日上午8點,山東棗莊大橋蔬菜批發市場內一片蕭條,偌大的市場裏,只有兩家菜攤上堆著一些白菜。近期正是白菜成熟、上市的季節,但在這裡卻看不到有農戶前來賣菜。
“如今,這白菜都沒人來收,大家都愁的不行。”當地白菜種植戶李紅臨説,去年這裡人很多,車都開不進來,想不到的是,今年卻一下子沒人了。當地白菜收購商王清華告訴記者,南方人吃菜講究,得收拾乾淨,五分之一的葉子都得扒掉。
白菜市場的蕭條已經傳至全國。
11月8日下午2點,在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的廣場上,記者看到,運送白菜的大貨車上都剩著半車以上沒有賣出,經銷商們都湊在一起,互相交流起今年的行情。
“現在白菜賣到每斤一毛七左右,都改從河北玉田拉白菜。去年能掙1000多元,今年白菜不好賣,不賠本就不錯了。”經銷商王麟説。
北京新發地負責人劉通介紹説,今年大白菜的市場批發價錢在一毛五左右,去年這個時候白菜批發價錢則在五毛到五毛五之間,今年比去年下降了將近80%,下降幅度非常大。
菜價一跌,首當其衝的便是菜農。在山東濟南唐王鎮司家村,村民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了三四畝白菜,眼瞅著白菜豐收了,他們卻愁眉苦臉。
“賣不了就爛了,爛了就只能當垃圾處理了。”一位村民向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一畝白菜的成本要七八百塊錢,而一畝地雖然産量能有一萬斤,但賣出去也就是7000斤左右的凈菜,按照現在的銷售價格來看,幾乎只能收回成本價。但種菜需要有專門的人照看,不掙錢就相當於賠錢,因此他們已經打算明年轉行,種點兒別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菜價緣何總“跳水”
此輪蔬菜降價前,大白菜的價格並非是“白菜價”的水準。
去年,在韓國泡菜危機等傳言的推動下,白菜的價格一度達到歷史高位。這一波極端行情讓很多菜農嘗到了甜頭,於是今年菜農紛紛擴種,沒想到擴種卻直接導致菜價的暴跌。
“今年菜量充足,同時種植面積加大,再就是大白菜的主産地今年大豐收,從而導致了菜價降幅超出了人們的預期。”中國農産品市場協會副會長楊洪凱分析説。
據劉通分析,蔬菜市場歷年都有這麼一個規律,如果秋季白菜比較便宜,到春季種植面積就會少,就是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在調節。
“價格是生産出來的,不是調控出來的。所以農民在種地之前應該看看種子的價錢,如果買種子時種子熱銷,將來賣菜的錢也許會連買種子的錢都收不回來。”劉通説,“去年也是白菜豐收年,當時有韓國泡菜危機的影響,造成一段時間價格比較高。還有當時有部分人有通脹預期,好多商戶收購大白菜儲存,掩蓋了當時供應比較充足的狀況。結果去年存大白菜的人都賠了錢,今年就不存了,經銷商一不存,好多農戶銷售就出現困難。”
實際上,今年以來,“菜賤傷農”的現象已經多次出現。僅以我國蔬菜第一大省山東為例,從五月的部分葉菜滯銷,十月初的大蒜、生薑價格下滑,再到現在的白菜,菜農的利益受到很大損失。
“主要原因是目前菜農的生産組織化程度太低,大多是一家一戶的生産,無法形成規模。這樣,就導致了菜農很難及時關注市場變化,因此今年白菜增産了,菜農收入卻減少了。”山東省商務廳市場流通處副處長郭宏偉説。
“小生産”應對“大市場”“過山車”何時才能不再來
農産品滯銷可以説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馬鈴薯到大白菜,從洋蔥到生薑,主要過冬蔬菜都出現了滯銷的情況。
專家認為,從表面來説,天氣因素和供求關係的變化對今年農産品價格的劇烈波動産生了一定影響,但從深層次上,蔬菜價格暴漲暴跌體現了我國蔬菜生産、行銷方式亟須改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整體上看我國蔬菜關鍵還是結構不合理。農戶的“小生産”與現代經濟的“大市場”之間缺少有效産銷對接。農民仍然沒有擺脫“一家一戶闖市場”或者一哄而上,“跟風生産”的方式。
專家指出,近年來的蔬菜價格暴漲暴跌,一方面暴露出小農經濟市場適應能力弱等老問題,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流通環節的問題。為防止“菜賤傷農”,讓農民不再對種菜心存顧慮,在更長久的未來,應從體制機制上完善流通體系建設。
“産銷組織方式改變的核心,我認為在訂單生産模式下應成立農産品流通組織,承擔市場分析及價格波動職能。同時,對於一些賣儲的新貨農産品,像大白菜,有些瓜果類的一定要增加儲備,以及時應對價格大幅波動的問題。”李國祥説。(本報記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