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業渠道越來越廣泛
民企攬才異軍突起
調查結果顯示,海歸就業渠道越來越廣泛。其中,民營企業異軍突起,成為吸納海歸人才的主力軍,有多達46%的海歸在民企找到了職業發展的平臺。
但調查數據同時顯示,外資以及合資企業仍是海歸的首選,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及公務員職位對海歸也有很大吸引力,另有部分海歸則選擇自主創業。
據啟德教育國際教育研究院專家介紹,大多數成功創業的海歸通常都集中在高科技領域,佔到70%以上,還有20%的海歸集中在諮詢、法律服務和教育等領域,5%左右是在製造領域,這説明海歸在高科技領域裏創業獨具優勢。
專家強調,海歸的薪資水準實還與他們的歸國時間長短、留學國家、所在行業、所學專業有很大關係,需要綜合看待,不能一概而論。
大小海歸同臺競技
工作經驗成關鍵
有專家將留學生回國就業的情況分為兩種類型,即“大海歸”與“小海歸”二者背景不同,回國後的發展也不同。從啟德教育國際教育研究院的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過半數的海歸有在海外1-3年的工作經驗,或是在出國前曾有3-5年的工作經歷,這部分被專家稱為“大海歸”,他們往往在國外生活較長時間;另有近一半海歸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學成即歸國,甚至在國內也未工作過,這部分被劃分為“小海歸”。
啟德教育國際教育研究院的專家認為,在本次調查中,有43%的受訪者薪金在3000-5000元之間,屬“小海歸”。但對“小海歸”而言,並不能只看目前的薪金錶現,因為他們的工作經驗正在積累之中,只要在職場中找準位置,就會有後發優勢。
來自南京的“小海歸”小林就表示,出國前他就給自己設定了目標。去澳大利亞讀金融碩士期間,他不放過每個學習機會,盡可能多地了解銀行的運作。現在,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和規劃,如願以償成為國內某知名銀行的大客戶經理。(記者 趙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