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商品為何“量減價升”
從事低端加工、同質化競爭的企業“兩頭受壓”,甚至被迫降價。市場內在倒逼機制可能發揮作用,一批議價能力差的企業將被淘汰。
商務部21日發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機電産品和加工貿易産品進出口規模超過2008年同期水準,創歷史新高。其中,機電産品出口4981億美元,比2010年、2009年、2008年同期分別增長19.5%、62.4%和23.1%;加工貿易出口3904.5億美元,比2010年、2009年、2008年同期分別增長17.5%、55.1%和21.3%。
“量減價升”使出口和對外需的反映失真
“儘管整體保持增長,增速卻呈持續放緩態勢。”商務部産業司司長張驥説,6月單月,機電産品和加工貿易出口增速降至13.8%和11.9%,分別比今年1月回落21.5和20.8個百分點;4月、5月加工貿易單月出口環比下降3%和0.3%,前200名加工貿易出口企業中,1/3以上的企業出現負增長,達豐、仁寶、緯創等大型出口企業連續數月出現負增長。
尤為引人關注的是,一些出口産品出現“量減價升”,使出口和對外需的反映失真。例如,1—5月,服裝、紡織品、鞋類、箱包加工貿易出口量分別下降50%、10%、4%和51%,但由於出口價格上漲,出口額分別增長14%、18%、12%和10%;初步統計,上半年價格拉高機電産品出口8—10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後,出口量僅增長10%—12%,低於近10年來26%的平均增速。
從全國出口的整體情況來看,“量減價升”也是一個突出現象。據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介紹,上半年我國出口平均價格上漲10.2%,價格漲幅比去年同期高10.7個百分點;出口數量增長12.5%,增幅比去年同期低23.4個百分點。在勞動密集型産品上,這一特徵表現得更為明顯。
出口價格提高主要源於成本上漲,從事低端加工、同質化競爭的企業經營困難
“出口價格提高主要源於成本上漲,但部分企業的盈利水準並未顯著改善,經營環境趨緊,企業承受能力出現分化。”張驥説,據部分行業和企業反映,困難主要集中在生産要素價格上漲等增支因素提升生産成本,以及政策調整因素加大經營壓力等方面。
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葛國榮説:“相比去年底今年初,目前橡膠行業的原材料成本平均上漲率超過30%。資金成本也越來越高,雖然貸款不算很難,但我們享受不到以前的貸款利率優惠,自然會增加運營成本。”
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不同類型的企業承受能力出現分化。
其中,有自主品牌、核心技術的企業提價幅度較大,受影響最小。譬如以一般貿易為主,初步建立了海外行銷服務、售後網路,初步掌握定價權的重型機械、農用機械、工程機械、機床行業,分別提價10%、10%、15%和14%。王受文認為,這部分行業和企業的表現,反映了在調結構等政策促進下,我國外貿增長呈現價格和數量協調拉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