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2010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佈會上,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孚色織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紡織行業領軍企業發佈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些報告都是依照CSR-GATEs要求編寫,並經第三方獨立機構驗證。
對於近年來中國紡織行業企業的形象提升,常州旭榮針織印染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莊芳容感慨頗多。“海外的客商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要求是很高的,而我們提高工人工資、更加注重環保,成本肯定比其他企業高,但我們越來越意識到,責任也是競爭力。”
“去年10月在上海舉行的一次展會上,一位荷蘭採購商看到我們展位的廣告上有企業社會責任(CSR)標識,一下子就認定了我們的産品,因為我們參與的CSC9000T項目審核比很多國外的認證更為嚴格。”黃莊芳容説。
在推出CSC9000T以前,國外採購商向中國企業下單之前普遍要求進行社會責任驗廠,同一個企業可能要同時面對數家國外機構的社會責任驗廠項目,由此帶來的人力和財力消耗導致産品成本提高和利潤空間的縮小,企業對此叫苦不迭也無計可施。
而目前已經建立起CSC9000T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10個産業集群100多家企業,不僅有了履行社會責任的解決方案,也能夠對社會責任驗廠從容應對。“很多人説社會責任是成本,履行社會責任是給企業增加負擔。但CSC9000T試點企業用大量數據證明,社會責任建設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催化劑。”孫瑞哲説。
紡織企業還要進一步加強社會責任建設
談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企業給予員工的待遇。“CSC9000T體現了企業對工人的責任,而現在紡織企業的社會責任正逐步從維護勞工權益向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和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擴展。”杜鈺洲説。
“社會責任管理是促進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紡織企業降本增效、提高産品品質和企業競爭力的基本方法,要進一步加強社會責任建設。”
同時擔任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的孫瑞哲則認為,社會責任正成為行業發展軌跡的基本參數和企業經營管理的主要變數,這對紡織企業而言,將呈現截然不同的作用——機遇或者挑戰,而這種以社會責任為參照係的劃分現象將愈加明顯。
他表示,從微觀層面看,紡織服裝行業肩負著保障勞動者的權益、平等機會和尊嚴的責任;從中觀層面看,紡織服裝行業還承擔著保持和改善環境,提高資源的有效産出率,促進市場和社會的法制化和文明化的責任。
而從宏觀層面看,吸納了約2000萬人就業的紡織服裝行業還承擔著提供、保持並促進就業,保障民生基礎和社會和諧,穩定並優化國際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責任。
“21世紀前20年時紡織行業重要的機遇期,我們要從紡織大國變成紡織強國,今後的10年至關重要。”杜鈺洲説,紡織行業要繼續履行社會責任,關注環境保護,通過推進人才建設和品牌建設實現實現紡織科技強國、品牌強國和可持續發展強國夢想。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構建和諧企業、和諧産業集群、和諧行業、和諧全球供應鏈,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杜鈺洲説。(記者 何宗渝、劉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