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八”成功 去年經濟增8.7%

時間:2010-01-22 10:56   來源:新京報

  關鍵詞2 CPI

  CPI微降0.7%避免通貨緊縮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稱,去年食品價格上漲主要為氣候原因

  在公眾最為關注的CPI方面,儘管2009年同比下降0.7%。但是,從去年11月份開始,CPI漲幅由負轉正為0.6%,12月為1.9%。馬建堂表示,“這一方面意味著我們成功地避免了大家當時都非常擔心的通貨緊縮,另外一方面也警醒我們要高度注意物價的走勢。”

  對於去年12月CPI同比上漲了1.9%,馬建堂分析,主要是因為食品上漲和居住支出價格上漲而引致的。

  對食品價格上漲的原因,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接受本報採訪時分析,去年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為氣候原因。

  【專家解讀】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調研員韓孟認為,今年“有一定通脹壓力,但不會出現嚴重通脹的狀況”。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李迅雷也認為,預計2010年全年CPI升幅應當處於3.5%的溫和通脹狀態。

  國家資訊中心高級經濟師高輝清表示,1月份前兩周人民幣新增貸款已突破1.1萬億元,可能是促成通脹的新因素,但是央行出臺了相關政策,來對衝這種影響。預計全年CPI上漲會保持在3%左右。(李靜睿 胡紅偉)

   關鍵詞3 出口

  出口超德國居第一

  “出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需提高”

  昨天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去年全年進出口總額2207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3.9%。11月份由負轉正,當月增長9.8%,12月份增長32.7%。對於有記者問及“中國出口總額超過德國,成為第一位”時,馬建堂提醒大家以清醒態度看待,“出口規模處於世界第一,也就是一個總量而言,但是中國出口的産品結構還需要優化,中國産品出口背後的自主創新能力還需要加強,我們出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需要提高。”

  馬建堂也希望大家能夠看到中國進口位置也在變化。中國進口越來越多國外的産品,也是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越來越大的市場。本報記者 楊華雲

  【專家解讀】

  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外貿研究部韓秀申認為,“中國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是遲早的事,但是金融危機讓這個提前到來。”按照世貿組織統計報告,中國去年就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了,但是按照我們國家統計,2009年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

  韓秀申還提醒,金融危機後大部分國家減少高科技産品進口,而德國主要出口高新技術,相比較而言中國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産品為主,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衝擊不是很大。“因此我們雖然數量上達到了最高,出口品質和發展水準方面和德國還是不能比的。”韓秀申表示,作為貿易大國,我們要趕上差距,不能光出口低端産品。(記者 鮑穎)

  亮點

  今年經濟存三個擔憂

  昨天,馬建堂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坦言對今年經濟存在三個擔憂。

  物價上漲是他的第一個擔憂。産能過剩則是第二個擔憂。資産價格快速上漲是他的第三個擔憂,他提到了一些城市、一些地方房地産價格的上漲,指出資産價格上漲對宏觀調控,特別是對貨幣政策的調控帶來了挑戰。

  GDP環比數據將首發

  馬建堂昨天在回答“2009年四季度GDP增速10.7%為何還不使用經濟復蘇的説法”時透露,GDP環比數據這個棘手的問題已經解決。

  馬建堂表示,2009年四季度的數據比較高,與2008年四季度數據比較低有關係,“請大家注意上一期的基數太低了,所以我們要用環比來消除這種季節的波動、季節的變化。”馬建堂透露,3月份將公佈包括GDP在內的一些主要指標的環比數據。(記者 楊華雲)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