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亮告訴記者,從中國人生活的各個角度都可以看出汽車對人們生活的滲入。他舉例説,在九十年代末,大批商品房的停車位配比還停留在十比一左右,最最超前的也才是三比一;但在今天,雖然許多商品房的配置比已經超過這個比例,車位供應量還是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在北京,停車位售價已經比普通的車還昂貴。
“近十多年來車的價格基本上沒有大幅度波動過,然而人們的收入卻相對大大增長了,城市的規模也在擴大,政府在稅收方面的優惠措施也很到位。這些因素都導致了汽車消費需求旺盛。”謝亮説。
中國汽車業資深分析師賈新光認為,去年汽車消費的增長主要是因為車市隨著經濟而復蘇,國家推出的小排量優惠政策僅僅是引導人們的消費方向,導致汽車消費結構的變化,並非關鍵因素。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日前也指出,去年中國車市逆勢上揚,有國家政策推動的原因,但深層次的原因是國內的消費結構正在由衣食轉向住行,消費升級對汽車市場將帶來長期而深遠的影響。
賈新光指出,購車者平均年齡有下降趨勢。因為在中國,很多父母願意補貼孩子買車;而年輕人為了趕時尚,也願意花父母的錢買車,這一風氣並不值得提倡。
在汽車消費飛速增長的同時,新能源汽車也在逐漸出現在中國人購車的考慮範圍中。《中國居民機動性指數報告》中顯示,有23%的受訪者表示,若購買汽車會考慮混合動力,10.1%的消費者表示會考慮純電動汽車,有36.5%的受訪者期待政府出臺政策對購買新能源汽車進行直接價格補貼。
賈新光提出,如果中國政府能夠進一步擴大對新能源汽車的宣傳,並同時開發和鼓勵低速低里程的新能源汽車,適應都市人口每日上下班的需求,爭取中低端消費者,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市場也將會同樣迎來巨大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的家庭汽車消費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的家庭汽車佔有率依然很小,但一些農村富裕家庭已經開始買車了。隨著農村收入的不斷增長,佔全國人口80%的農村將為汽車産業供應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