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直接融資和場外市場值得期待
這是一個“轉折年”、這是一座“里程碑”——今年的論壇上,與會嘉賓毫不吝嗇地使用這些詞語來形容2010年。創業板、新股發行改革穩步推進,融資融券以及股指期貨剛剛破題,2010年的資本市場必將承接這些歷史性變革,在直接融資和場外市場領域有所為。
積極發展直接融資
“對中國資本市場而言,今年確實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銀河證券研究所所長滕泰表示,預計到年底有90%上市公司股權全流通,創業板將進一步發展壯大,推出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更是意味著資本市場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值得期待的是,中國資本市場暴漲暴跌的格局有望得到改變,未來資本市場對經濟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認為,資本市場對經濟的影響將主要體現在直接融資比例的提高上。“解決中國經濟未來的很多矛盾,要靠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只有這樣,才能化解結構性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矛盾”。
中投公司副總經理汪建熙直言,這次金融危機加劇了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比例差,目前的融資架構、資本資源配置的效率存在問題。參照歷史經驗,在經濟起跑的早期,銀行業融資作用更大,但隨後直接融資優勢越來越明顯。
場外市場發力
劉紀鵬認為,我國資本市場呈現全面發展態勢。如果説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是2010年的第一個亮點,那麼,第二個亮點一定是場外市場,它的推出勢在必行。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判斷,我國已經發展了20年的股票市場結構仍不完善,最大的欠缺就是缺乏場外交易市場。證券市場主體應該是範圍更加廣闊的場外市場,包括場外市場。去年我國推出積極的財政政策,但是,“陽光沒有普照到中小企業,到現在為止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為什麼中小企業融資難?關鍵是中小企業融資的模式過於單一,目前主要是找銀行貸款。因此,必須徹底變革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讓中小企業進軍資本市場。
賀強認為,目前我國已開通中小板、創業板,對變革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但作用還較為有限,因為全國有三千萬企業,絕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僅僅靠上市解決融資問題是杯水車薪。因此,必須開通場外市場,“場外市場規模很大,遍及全國,容量更大,能容納更多的中小企業發行上市。而且場內和場外市場可以形成一個對接,增加主機板市場彈性”。賀強透露,作為政協委員,他已經給北京市政府提議在北京建立全國統一場外交易市場。
在具體操作上,劉紀鵬建議,我國的場外市場應以中關村股權待辦轉讓系統為雛形開展,形成統一監管的背景下覆蓋全國的場外股權交易系統,讓全國各地的産權中心合法化。(記者 蔡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