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業調整結構直面低迷市場

時間:2009-12-03 09:39   來源:人民日報

  新承接訂單小幅回升,行情回暖為時尚早

  近期,全國各造船廠出口新船交接頻繁。與去年外國船東普遍怠于交船不同,現在部分外國船東甚至要求船廠提前交船,以投入逐漸復蘇的全球航運市場中。

  今年前10個月,全球新船成交同比下降85%,我國船企前三季度新接訂單同比下降70%。近期新船訂單的小幅回升,讓船舶企業看到了觸底回暖的希望。

  “去年9月份到今年7、8月份,我們幾乎沒有接到新訂單。這幾個月開始接一些新船訂單,今年1—10月新接訂單已超過220萬載重噸。”中船重工副總經理錢建平告訴記者,“但價格和數量與去年相差較大,形勢還是比較嚴峻。”

  儘管形勢仍不樂觀,由於前兩年市場好的時候新接訂單多,目前中船重工手持訂單量仍有3000多萬噸。今年前10月,中船重工經濟總量同比增長17%,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利潤總額增長達29%。預計全年完成經濟總量將超過1300億元、營業收入超過1200億元。

  從全行業來看,實現利潤仍比上年同期小幅下降。統計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6.3億元,同比下降5.6%。1—8月份,船舶行業虧損企業329個,虧損企業虧損額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4億元。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有關專家認為,近期儘管船舶市場出現了小幅回升,但總體上看,全球造船市場尚未到復蘇的時刻,未來1—2年造船市場仍將以低迷為主。行業仍然面臨接單難、融資難、交貨難的三大難題。“船舶企業應該認識到,當前市場形勢仍朝不利於船廠的方向發展,離行情回暖還為時尚早。企業一定要冷靜分析市場,順應船東的要求,調整生産節奏,將工作重點放在確保交船上來。”

  振興規劃長期利好,結構調整瞄準高科技、非船産業

  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也為我國船舶行業調整結構提供了良機。尤其是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發佈以來,政府各部門陸續出臺一批配套文件和措施,通過加強政策引導,推進結構調整。

  在市場低迷的形勢下,中船重工積極調整策略,高新技術産品成為船舶企業調結構的重點。其中,適應國際新標準新規範要求的18萬噸新型散貨船、第六代半潛式鑽井平臺等一批船舶和海洋工程已經批量交付用戶。同時,中船重工成功中標昆明新機場行李分揀系統、資訊系統、弱電系統,全面實現了替代進口。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非船産業,正成為船舶行業持續穩定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振興規劃對船舶企業是一個長期的利好消息。”錢建平認為,振興規劃中提出的鼓勵船舶企業技術創新、調整産品結構、加速老舊船報廢淘汰等政策,實際上擴大了船舶市場需求,保持了船舶工業生産較穩定的增長。

  中船重工IPO在即,船舶配套成發展關鍵

  近日,中船重工正式獲得了A股IPO的批文,並已經開始路演。與此前中國船舶、廣船國際等船舶企業將造船主業作為上市資産不同,中船重工此次打包上市的主要業務是船舶配套産業。這也成為我國船舶企業第一次把船舶配套打包上市。

  據中船重工資産部副主任幹鳳琪介紹,此次上市融資資金將全部用於配套産業生産線的改造和技術升級。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船舶配套行業的需求會不斷擴大,為企業的後續發展帶來支撐。

  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我國中、低速船用柴油機及曲軸等關鍵配套設備生産能力快速提高。但國際金融危機也使我國船配業經歷著嚴峻考驗。“中國要做真正的造船大國,必須加快發展配套産業,否則只是‘船殼大國’。”船舶工業協會專家介紹。

  專家建議,船舶配套企業要真正抓好配套産品的性能、品質、價格、交貨期、售後服務工作。國內造船企業和設計院所能把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國産設備在設計時列入廠商表,並努力做好船東工作,加大出口船、遠洋船採用國産化船用設備比例。中船重工此次IPO將給我國船舶配套産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動力。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