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給德國經濟蒙上陰影 但仍存三大亮點

時間:2012-11-26 13:4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今年以來德國裝備製造業(包括機械設備、儀器和車輛)的投資始終處於下滑的局面。今年第三季度裝備製造業的投資又比上一季度減少2%。究其緣由主要是新訂單連續16個月萎縮。海外訂單的降幅幾乎達到2009年4月以來的最高峰。這是德國經濟增長緩慢的根本原因。德國工業經濟強大。無論進行怎樣的調整,國內市場都無法容納和消耗這一龐大的生産力。

  這是因為國內市場有限。總共只有8000多萬人口。而且市場已經基本飽和。德國屬於發達國家,居民家庭該有的都有了。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怎樣強調和擴大內需,發展空間都是有限的。這也是德國為什麼心甘情願掏錢推動歐洲一體化的原因。換言之,內需的擴大無法代替出口。特別是機械設備更需要仰仗國外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説,裝備製造業又是世界經濟的晴雨錶。

  鋻於短期內歐洲不可能擺脫債務危機,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又十分有限,因此德國2013年的經濟增幅也不會太大。德國聯邦政府的智囊機構五賢人委員會認為,明年經濟增長率可達0.8%。德國政府預測,增長率為1%。專家們普遍認為,“要想達到2%以上的高增長率,至少要等到2014年”。

  雖然屬於低速增長,當從宏觀上看,德國經濟運作仍有幾大亮點。首先是財政收入持續增長。今年1-10月,聯邦和各州政府的稅收收入累計已達4410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4%。官方估計,到今年年底,德國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的財政收入將首次突破6000歐元大關。財政部長朔伊布勒稱,2014年德國“將不會再有結構性赤字”。換言之,有可能比預定的2016年提前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的目標。

  其次是就業形勢良好。就業人口達到4100多萬,為德國統一以來的最高點。登記註冊的失業人口10月份降至275.3萬,失業率為6.8%,創兩德統一以來的最低點。第三是生活水準有顯著提高。因行業不同,職工和工人工資的增長也不完全一樣。各行業今年工資的增幅皆在3%-6%之間。

  政府是良好就業形勢和工資大幅增長的直接受益者。據統計,在今年的稅收收入中,工資稅的增幅為6.7%,而營業稅的增幅僅為3.7%。工資增加和就業人口增多也提高了居民的購買力,擴大了國內消費市場。德國有關機構預計,今年的聖誕市場銷售額有可能突破800億歐元,創歷史最高水準。平均每個家庭在耶誕節期間的開支將達到485歐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