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裁員潮”歐洲成重災區 中國失業風險增加

時間:2012-08-17 09:1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雖然多家企業表示,這些裁員係結構調整或得益於技術創新,但不少業內人士卻認為,裁員是企業迫於利潤壓力不得不做出的改變。

  對跨國公司來説,裁員是一種成本很高的選擇。雖然如此大規模的裁員可以使企業達到削減開支的預期效果,但隨著失業率的高企,經濟增長也更趨緩慢。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指出,不論是國家還是企業最好採取結構性的調整手段。

  也許對全世界的跨國公司來説,2012年的日子實在不好過,全球性的跨國公司裁員正在進行時。

  美國谷歌公司日前證實,其旗下的摩托羅拉移動公司已決定裁員約4000人,數量佔到該手機製造商全球員工總數20%左右,但表示具體的調整方案需要一到兩周才能公佈。其實,早在去年6月末,英國四大行之一萊斯銀行和勞埃德銀行集團便均以削減開支為由宣佈裁員計劃。2011年8月,匯豐宣佈計劃在2013年之前裁員30000人,除了已經宣佈的5000人,由此拉開了世界性大行"減肥瘦身"的序幕。此後,IT業、日化、食品等行業也相繼加入裁員潮。

  裁員有因也應有道

  一場全球蔓延的IT業裁員風暴正席捲而來。繼諾基亞西門子通信計劃在2013年年底前裁員1.7萬後,最近全球最大的PC廠商惠普也宣佈兩年內將裁員2.7萬人,全球最大半導體廠商瑞薩計劃裁員1萬人,日本松下電器擬在年內裁減半數員工,新力公佈重組方案、宣佈將裁員1萬人,摩托羅拉則宣稱將在今年內在全球範圍內裁員20%,並關閉全球94個辦事處中的三分之一……就在幾天前,華爾街也掀起新一輪裁員大潮,那裏的銀行家們正在積極採取措施以勒緊褲帶。

  今年第二季度,世界經濟依然不見什麼起色,多家公司的營收報告低於預期。企業越來越關注成本,決策者們紛紛舉起了裁員的大旗。美國著名職業諮詢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發佈的研究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有超過283000人被裁掉。在這些人員中,有接近60%的是由於公司重組或減少成本等原因而被裁掉。

  彭博社最近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今年全球企業宣佈的裁員總數已達94369人,遠高於去年同期的26561人。與2009年以中小企業裁員為主的局面不同,此次裁員已經波及到規模較大的傳統優質企業。

  如果説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前一輪的裁員大潮顯得必要且悲壯,那麼四年之後卷土再來的這一道道“格殺令”不免讓世道人心陷入幾分蒼涼。目前,全球大企業裁員潮也已擴散至多個地區。

  提及高燒不退的裁員潮,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全球市場持續低迷,實體經濟全面下滑。"全球經濟不景氣,舊有技術逐漸被新興經濟體掌握,曾經風光近二十年的電子巨頭也難免受新一輪的産業洗牌、升級衝擊,斷臂求生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也是最壞的選擇。

  因為一方面,裁員對品牌帶來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林新奇認為,裁員會讓公眾和投資者對企業喪失信心,還會對終端銷售造成不利影響,消費者可能擔心企業産品的品質和售後服務會出現問題,繼而選擇替代産品。

  另一方面,在看重社會責任的國家,裁員企業的社會形象難免受損。因為裁員對企業重要的利益相關方--員工的打擊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大規模的裁員發生在歐洲,被稱為僅次於執政黨、在野黨之後的第三大政治力量的強大工會體系絕對不會坐視不理。企業當然可以與員工對簿公堂,但倚強淩弱的姿態只會將它們推進輿論深淵。有統計顯示,就上市公司來説股票價格走勢往往會在裁員決策發佈後迅速發生反應。

  因此,對跨國公司來説,裁員是一種成本很高的選擇。雖然如此大規模的裁員可以使企業達到削減開支的預期效果,但隨著失業率的高企,經濟增長也更趨緩慢。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指出,不論是國家還是企業最好採取結構性的調整手段。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