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馬來西亞媒體報道,經合組織(OECD)發佈的東南亞經濟展望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與越南6個東南亞經濟體在2011年將實現5%的經濟增長,並預計2012-2016年將達到5.6%,較2010年下降2%。
全球不確定性因素和自然災害為該地區的增長前景蒙上一層陰影,但與增長緩慢的OECD經濟體相比,東南亞的穩定增長態勢將持續到2016年。由於東南亞外需增長一直不溫不火,東盟經濟體開始轉而挖掘中期內需增長的潛能,並開始探索“綠色增長”之路作為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替代戰略。
面對全球不確定性因素和區域新挑戰,亞洲的經濟增長性質正發生變化,向更均衡、包容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OECD發展中心主任派真尼表示:東南亞需要新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全球不確定性因素也蘊含著重塑增長奇跡的機遇。
為提高生産力而執行的必要結構性政策,對於東南亞國家能否成功應對全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因素,以及其他外部衝擊至關重要。許多東盟國家已認識到轉變發展戰略的必要性,因為這才能反映出全球經濟不斷變化的發展動態。
綠色增長為東盟國家提供了一個可長期運作的發展模式,其目的旨在更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並開闢新的增長點。儘管東盟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相比OECD經濟體尚處於中等水準,但其增長速度卻更快。在1990-2010年間,相比OECD的0.7%,東盟國家每年的排放量增長高達5.5%。(記者趙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