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經濟前景低迷,對東南亞地區影響究竟有多大?作為在亞太經濟中很有活力的一個地區,東南亞國家究竟具有怎樣的抗衡力?本報記者近日就東盟國家出口市場做了調查,接受採訪的一些學者表示,亞太新興市場國家在經歷了1997年和2008年兩場金融風暴的襲擊後,“體質”今非昔比,對外貿易結構更平衡,內部經貿投資十分活躍,吸引外資數額持續增加。這些因素使亞洲新興市場國家整體抵禦風險能力更強,也在改變著東盟在亞太地區和全球的戰略地位。
東盟秘書處上周發表報告樂觀認為,主要受出口和國內需求兩個方面的帶動,東盟經濟已整體復蘇。東盟整體商品貿易增長32.9%,總貿易額從2009年的1.54萬億美元上升到2.04萬億美元。而外國直接投資額達到758億美元,比2009年的水準增加一倍,也超過了國際金融危機之前2007年時的最高值757億美元。
逐步減少對美國經濟的依賴,對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出口增長
對外貿易結構的變化,使得東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減少對美國經濟的依存度。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競爭力研究所所長陳企業對本報記者説:“我們把中歐美日作為4個主要貿易市場,比較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這5個東盟創始國在過去30年中對這4個市場的依賴性。結果發現,東盟作為一個整體,在上世紀80年代對美國的依賴程度是中國的20倍,而在2000—2010年,已經逐步降低到了不超過5倍。”
與10年前相比,東盟國家出口額雖大幅增加,但分佈更趨平衡,區域內部經貿往來更具活力。泰國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00年到2010年,泰國出口市場中,美國所佔份額由21.3%減少到10.3%,歐盟由16.3%減少到11.2%。而東盟其他成員國所佔市場份額,則由19.3%增長到22.7%,中國更是從4.1%增加到11%。
該地區另一大國印度尼西亞也有類似變化。印尼今年上半年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36.02%,達986.4億美元。而美歐目前分別只佔印尼出口市場的12%和10%,中國、印度、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東盟其他成員國,則佔70%。印尼貿易部長馮慧蘭不久前表示,得益於上述地區經濟穩定增長,印尼對未來出口年增長實現20%的目標非常樂觀。
據菲律賓國家統計局數據,菲律賓2010年出口額達513.9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33.7%。前五大出口市場分別為日本(15.17%)、美國(14.7%)、新加坡(14.27%)、中國大陸(11.09%)和中國香港(8.43%)。菲律賓工商總會董事長塞爾吉奧向本報記者介紹,15年前菲律賓主要出口市場還分別是美國(約佔34%)和日本(約佔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