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出不了微軟蘋果 亟待增強核心競爭力

時間:2012-12-04 09: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企業為何結不出“微軟”“蘋果”

  如今仍處産業鏈低端 亟待增強核心競爭力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專家認為,中國之所以還不具備像微軟、蘋果這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國公司,就是因為中國製造業仍處於産業鏈低端,缺乏核心競爭力,只有創造有利於創新的社會體制,促進企業通過科技創新進軍産業鏈高端,才能佔據全球經濟的主導地位。

  中國製造缺乏核心技術

  儘管經歷了30年的飛速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工廠,但是在全球産業鏈上,以貿易加工為主,科技含量低、利潤率低的中國製造業依然處於低端水準。以蘋果公司産品iphone的價值構成為例,儘管其是在中國組裝,但事實上中國工廠所獲得的價值微乎其微,僅佔成本的1.8%。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擁有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産權的蘋果公司卻獲得鉅額利潤,據估算每部iphone為美國GDP貢獻達400美元。

  專家表示,中國企業因為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不掌握生産製造的關鍵環節,就只能給西方跨國公司打工。

  全國人大常委、經濟學家辜勝阻表示,中國企業陷入低端産業的“比較優勢陷阱”,在全球産業鏈和價值鏈上處於弱勢地位,只有創新才是實現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所以,十八大報告提出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就是要求我們努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通過技術進步來提高勞動生産率的創新驅動,從過度依賴人口紅利和土地紅利轉向靠創新紅利和深化改革來形成制度紅利。

  創新缺乏機制引導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普遍存在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究其原因,國務院研究室資訊司副司長張昌彩認為,主要是受到五個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受到社會的環境和氛圍的影響,包括人的價值觀念和心態。很多企業心浮氣躁,靜不下來做踏踏實實的創新,追求短期效益、掙快錢,夢想一夜暴富。第二,智慧財産權保護不力,盜版、偽造和倣造非常多,嚴重地打擊了創新型企業,破壞了整個市場秩序。第三,現在的發展階段可能沒到非創新不可的時候。相比增加勞動力獲得利潤,科技投入或者通過其他創新方式難度更大。第四,産業價值形成不合理問題。我國物流成本很高,物流業不發達和流通企業改革滯後嚴重擠壓製造業的發展及其利潤空間。第五,宏觀政策落實不到位問題。雖然政府的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産業政策、科技政策都十分支援科技創新,但問題是有的支援不到位,有的是落實不到位。

  國家行政學院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則認為,中國企業之所以長期以來沒有成為創新主體,其根源並不在科技體制,而在於社會管理的滯後,權錢交易屢禁不止,企業發展更多依賴與政府官員的關係而不是科技創新,土地、能源、信貸等等資源的分配無不如此。科技創新並不能成為企業生存和盈利的首要變數,企業自然動力不足。

  科技和體制都要創新

  “要解決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短期來看,落實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地位可以增強企業的科技創新的動力。” 張昌彩表示,首先,要更加重視支援企業參與和承擔國家的科技攻關任務,科技計劃要向企業延伸,反映企業的重大科技需求,調動企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其次,要建立由企業牽頭、組織高等院校或研發機構共同參與科技項目實施的機制,使科研開發項目直接與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聯繫起來。第三,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敦促高科技企業落實研發支出佔年營業額的比例,並設立獨立的研發機構。第四,要逐步加大政府科技支出中對企業研發支出的比重。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認為,創新並不局限于科技創新,還包括體制創新,要通過體制創新把新技術商業化、産業化、市場化。要把增強創新能力與完善現代産業體系結合起來,增強科技面向經濟主戰場、服務發展方式轉變的支撐能力。要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支援企業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研發平臺,形成以研發為基礎的現代製造體系,而不再是傳統的加工組裝。特別是要加大對中小企業、微型企業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引導資金、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   本報記者 周小苑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