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發
編者按:至201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滿十年。中國剛加入WTO之時,許多人也許並未意識到中國在未來給世界貿易帶的來巨大變化。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中新網財經頻道就此推出系列稿件,從中國企業“走出去”、民企發展增速、跨國公司在華十年變遷等角度,為讀者解析入世十年中國的經濟如何飛速跨越式發展,及展望未來十年如何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邁向新的征程。
中新網12月7日電 (財經頻道 李建宗)入世十年,中國乳業是少有的幾個沒有受到較大衝擊,仍由國産品牌佔據主導地位的行業。但也因為如此,這個行業常常被當成“不與國際接軌”,價高質低的樣板而遭遇口誅筆伐。
十年的野蠻生長,讓中國乳業在讚譽與批評中不斷做大,但下一個十年,這種成長方式還能繼續嗎?
在中國即將迎來入世十週年之際,中新網財經頻道聯繫多家民族乳業品牌,就中國乳業十年來的發展變遷、所得所失、未來走向、食品安全等問題進行了採訪。
伊利乳業集團在發給中新網財經頻道的書面回復中,對自己十年來的發展表示滿意,盛讚入世十年是中國乳業的“黃金十年”,而談及未來的挑戰,伊利認為是如何重塑中國乳業的整體形象,消除公眾對民族品牌的不信任感。
乳業“黃金十年”
對於入世十年的收穫,伊利認為入世十年是中國乳業發展的“黃金十年”。依靠市場消費的拉動,中國乳業在十年中獲得了高速增長,産品結構明顯改善,産量得到大幅提升,短時間內培養了一個龐大的乳品消費群體,為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國入世後,乳業投資和貿易環境有了大幅改善,加上國際乳品企業受困于生産成本,逐步減少在發達國家的生産,將發展重心轉移到成本相對較低、消費市場更大的中國。給中國乳業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助於民族乳業在競爭中學習和提升。
對於入世十年的最大遺憾,伊利選擇了“部分自主品牌的消亡”。認為不具備核心競爭力,使得這些品牌儘管處在一個迅速膨脹的消費市場中,卻不得不在巨大的內外壓力下坐失市場份額,逐步走向消亡。
民族品牌有先天優勢
入世十年,中國乳業是少有的幾個能頂住外國品牌衝擊,始終由國産品牌佔據主導地位的行業之一。伊利將原因歸結為乳業競爭的特殊性。
乳業屬於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産業,從世界範圍來看,無論是原奶生産還是乳品加工,其技術、工藝、設備的開發和生産都已相當成熟,各國在加工技術和成本上差異不大。
因此,當前乳業的競爭實際上是奶源的競爭。而我國幅員遼闊,很多奶源地隸屬國際公認的黃金奶源帶,奶源品質高。幾大民族乳業品牌目前控制著國內的主要優質奶源地,與外國品牌相比,具有競爭優勢。
走出去還需練內功
入世十年,越來越多的外國乳業品牌進入中國,而民族乳業品牌“走出去”的例子卻鮮有。伊利認為,中國的液態奶走出去尚需時日。因為液奶産業是一個區域性品牌優勢比較突出的行業,而且中國乳業整體發展年限為期尚短,又經歷了行業整合和系列風波,很大程度上仍屬於修煉“內功”的階段。
而在在奶粉領域,民族品牌打入國際市場為時不遠。因為在奶粉産品上,國內代表性品牌,在技術、資金、理念等方面都與外國品牌相差不大,有些甚至走在了行業的尖端,未來國際化步伐可期。
伊利認為,技術創新、資源整合、塑造品牌形像是民族乳業“走出去”的三大要點。
最大挑戰是恢復公眾信心
在這份回復中,伊利並不諱言當下遇到的難題。表示包括其在內的民族乳業品牌,面臨的“長期且首要的任務”,是如何消除三鹿奶粉事件的影響,重塑中國乳業的整體形象,恢復公眾對民族品牌的信任,並坦言,乳業信心恢復是一個需要時間維度來完成的任務。
而對於入世十年,中國乳業標準仍與國際標準有差別的説法。伊利表示,目前國內乳業標準只是國家確定的最低收奶標準,國內幾家領先企業的標準其實都遠遠高於國家標準。並強調,該標準是考慮到中國國情而制訂的行業規則,是為了最大化平衡和保障奶農、奶企和消費者三方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