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階段性反彈 下行週期將再持續半年

時間:2012-11-27 13:39   來源:國際商報

  豬價下行週期將再持續半年

  上一輪週期生豬價格波峰出現于2008年3月,波谷是2009年12月。按照週期波動理論推算,本輪波動週期生豬價格出現波峰的時間在2011年9月份左右(已經出現),出現波谷的時間是2013年6月份左右。

  生豬市場供應過剩讓2012年豬價走入週期性下降階段,累計跌幅超過兩位數。據中國政府網公佈,11月7日,全國主産縣(市)生豬出場均價14.69元/公斤,國慶節後連續5周下跌,累計跌幅2.5%,較今年年初下跌15.1%,較2011年同期下跌15.6%。

  但11月份以來,天氣逐漸轉冷,北方部分地區降雪,對生豬生産、流通、消費和豬肉價格都帶來一定影響。首先是氣溫下降,生豬生長速度有所下降,飼料轉化率低,供暖費用增加,間接增加了飼養成本;其次是雨雪天氣增多,生豬流通難度增大、流通速度也隨之受到影響;第三是進入寒冬季節,豬肉需求升溫,豬價止跌反彈。

  監測數據顯示,11月14日,全國生豬出場均價14.75元/公斤,較前一週上漲0.4%;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白條肉出廠均價20.27元/公斤,較前一週上漲0.5%。

  年底是豬肉需求旺季,冬至、元旦及2013年春節都是豬肉消費高峰時期,預計豬價仍有上升空間。但國家統計局公佈,前三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4.68億頭,同比增長1.9%,表明生豬存欄數量比較充裕,預計2013年春節前豬價上升幅度有限,漲幅超過10%的可能性不大。若無重大疫情發生,仔豬成活率正常,春節過後豬價還將繼續下滑。

  本輪波動週期半年後結束

  在市場經濟規律作用下,商品價格走勢均會呈現一定的週期性,尤其是生豬等鮮活農産品。自1985年取消生豬派購、放開購銷市場、實行多渠道經營以來,生豬價格在市場規律的影響下,呈現週期性波動狀態。截至目前,國內生豬市場共經歷了6個大的波動週期,生豬價格達到波峰的年份分別是1988年、1994年、1997年、2004年、2008年和2011年。

  從歷史數據來看,國內生豬價格的波動週期大約為3.5年。上一輪週期生豬價格波峰出現于2008年3月,波谷是2009年12月。按照週期波動理論推算,本輪波動週期生豬價格出現波峰的時間在2011年9月份左右(已經出現),出現波谷的時間是2013年6月份左右。因此,2012生豬價格下跌是步入下行週期的具體表現,考慮到2013年春節過後豬肉進入淡季,本輪豬週期至少還有半年左右的運作時間。

  供給主導豬價波幅

  由於飲食習慣等因素,豬肉佔國內居民肉類消費比重在60%以上,遠高於禽肉和牛羊肉。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及城鎮人口數量增加,豬肉需求亦呈穩步增長趨勢,不會明顯上升或下降。雖然生豬供給短缺與下一輪生豬供給形成因果關係,但與生豬供應過剩相比,供給短缺對市場價格直接影響的程度更深。根據2006年以來的豬肉價格數據測算,當生豬供給過剩時,豬肉價格通常最多下跌40%,而當供給短缺時,價格上漲最高時達80%。

  因此,從政策調控層面來看,做好生豬供給過剩時凍豬肉收儲工作,對保護生豬生産能力非常重要,也是防止下一階段豬價大幅上漲的重要前提。但是從出臺調控決策到執行調控措施,牽涉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商務部等多個部門,需要消耗一定時間,並且完成收儲工作通常需要花費4周甚至更長的時間,調控時機容易錯過。

  豬肉産量增速低於需求

  近年來,生豬、蔬菜等鮮活農産品價格大幅漲跌引起社會強烈關注。除市場炒作、貨幣超發等因素外,生豬養殖比較收益低、投資風險大,生豬生産增長速度放緩,跟不上需求增長,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主要因素。

  根據現階段經濟發展水準、進城務工人員工資水準、養豬成活率等因素綜合測算,若飼養一頭生豬利潤率低於10%,農民從事生豬養殖的意願就會偏弱。農業部也表示,部分散養戶加快退出及規模養殖發展增速趨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豬生産的持續平穩發展。

  據測算,若總人口數增長1%,豬肉需求將增長2.6%;每人平均收入增長1%,豬肉需求增長0.2%。2000年以來,全國人口年均增長率約0.6%,每人平均收入年增長率分別為10.6%,按以上數據測算,豬肉需求平均增長率約為3.7%。但2000年以來,全國豬肉産量年均增長率僅為2.5%,其增長速度低於需求增長。

  豬價大幅波動不可避免

  從規模養豬的比例來看,規模養豬比例的提高之所以對穩定市場價格有較大貢獻,主要是因為生豬生産的穩定性。據國家農業部公佈,年出欄量500頭以上規模養豬比例約佔36%,約2.4億頭,而年出欄50頭以下的散養規模依然佔據1/3,約2.2億頭。儘管《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寫道,到2015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規模化養殖比重將達到50%。但筆者認為,該比例只有達到80%以上的份額,生豬生産的根基才會比較牢固。因此未來3年~5年內生豬生産依然有很大的彈性,豬價大幅波動不可避免。

  2007年~2008年,豬價大幅上漲,煤老闆、房地産大亨涉足養豬業;2011年豬價再創新高,武鋼、網易等知名企業也打起了養豬的旗號,但留給公眾更深的印像是“雷聲大、雨點小”。筆者認為,發展規模養豬固然重要,但要解決日益增長的豬肉需求,至少未來10年內仍要依賴廣大的小規模養殖戶和散養戶。在豬價低迷時,要給予適當的補貼和政策支援,讓養豬有利可圖,才能避免大量宰殺能繁母豬的現象出現,未來一個生産週期的供應才有可能穩定。 (作者 蔣從文)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