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價大起大落 明年仍有上行空間

時間:2011-12-21 10: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1年國際農産品市場可謂跌宕起伏,糧價先借助上年“牛”市余威、極端天氣、供給短缺等持續上揚,但到下半年尤其是9月份以後,歐債危機為全球經濟復蘇蒙上陰影,糧食需求下滑,糧價隨之下挫,市場的猜測從“何時見頂”逐漸變成“何時觸底”。

  年初,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農産品價格延續2010年的牛市行情,漲聲一片。隨著第二季度美國進入玉米和小麥播種關鍵期,市場呈現明顯“天氣市”特點。當時各種植區陰雨連綿,有的地區甚至出現洪災,市場信心隨之緊繃。7、8月份,正值農作物關鍵生長期,美國又遭遇“熱穹頂”及乾旱天氣,使市場減産預期加劇。

  此外,美國農業部多次在月度供需報告中下調美國和全球糧食庫存預估,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供應緊張的擔心,國際糧價步步走強。

  芝加哥大宗商品經紀商交易員克裏斯羅賓遜説,上半年糧價上漲主要是受天氣因素影響,當時大家都擔心農作物減産,緊張心理助長了市場牛市行情,而且趨勢跟蹤基金等也跟進大幅加倉,助長了市場的上漲勢頭。

  這期間,為了平抑國內通脹,西亞和北非部分國家加大糧食採購力度,國際市場不時出現鉅額訂單,推動供給預期趨緊。到8月末,芝加哥大豆和玉米期價已經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分別超過每蒲式耳14.6美元和7.8美元。

  聯合國糧農組織一度發出警告説,全球範圍內的食品價格已漲至一個危險水準,小麥、玉米和大米價格即將超越警戒線,如果糧價進一步上漲,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可能重演。

  8、9月之交的收穫季節成為2011年玉米和大豆市場行情的分水嶺。由於最終的産量明顯高於市場預期,美國農業部在隨後的報告中不同程度地上調作物産量和期末庫存預估,市場到了“多”“空”交替的關鍵時點。

  羅賓遜説,市場變化的另外一個催化劑便是歐債危機,它是造成市場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對農産品的需求自然會減弱。

  隨著市場對歐債的擔心轉向歐盟核心成員國以及標普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也開始放緩,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夭折的擔憂情緒加重,空頭氣氛日益濃厚。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投資歐債虧損,美國知名期貨經紀商M F全球公司10月31日宣佈申請破産保護,在業內引起一定程度的恐慌。

  隨著價格低廉的俄羅斯小麥大量進入市場,糧價9月份終於開始大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價格從每蒲式耳7.8美元跌破6美元,大豆從每蒲式耳約15美元跌至12美元以下,並一蹶不振。小麥早已跌破年初水準,並在每蒲式耳6美元附近徘徊。此後,各大主力品種一直在艱難尋底。

  羅賓遜説,短期內,小麥價格如果沒在每蒲式耳6美元站穩,就可能一瀉千里。而大豆每蒲式耳11美元是一個關鍵點,如果這個點位沒有撐住,就只能在9美元附近尋找支撐了。

  但是對於明年糧價的總體走向,美國百利金融集團資深農産品分析師蒂姆漢納根還是較為樂觀。他説,由於全球糧食需求量巨大,而且有持續擴大的趨勢,農産品市場將獲得有力支撐,未來糧食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漢納根預言,明年2月中旬中國將開始買入玉米以重建糧食戰略儲備,玉米價格將大幅上漲,並帶動其他農産品跟進。漲勢將一直延續到春季作物播種期,在明年5月份達到頂點。進入播種期之後,農産品市場將重新面臨多種不確定,天氣因素又將成為主導市場走勢的重要力量。

  漢納根説:“我可以分析世界各國對糧食的需求,但是無法預測天氣的變化,市場可能繼續上漲,也可能跌得很慘。儘管如此,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明年全球糧食需求將繼續增加,甚至可能達到創紀錄水準。”他預計,明年玉米價格可能漲到每蒲式耳8美元的水準。(記者朱諸)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