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煮一次不"合格" 水煮魚國標煮沸輿論

時間:2008-04-21 10:13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話題緣起

    今年初,饅頭國標頒布實施前夕,曾在網路上炒得沸沸颺颺。近日,一則“水煮魚也將制定國家標準”的消息再次引發網民熱議:今年起,重慶市施行了水煮魚行業標準,還將制定並施行水煮魚地方標準,並於明年申報國家標準。

    按照水煮魚行業標準,只煮一次的魚不叫“水煮魚”。水煮魚要先將魚片在沸水中汆至三成熟,放入裝有黃豆芽或芹菜的器皿中,然後將油燒至七成熟,放入辣椒、花椒等作料,一起淋到魚片上即可。

    對於水煮魚要定國標的消息,支援者説:制定標準可以保證行業健康發展。而更多的反對者則認為:中國的美食不是靠制定標準來傳承的。水煮魚制定國標是拿“國標”開玩笑!不利於行業發展和創新。

    正方觀點

    林自力:制定國標維護水煮魚聲譽


    據重慶媒體報道,重慶渝北區是我國“水煮魚之鄉”,目前主營兼營水煮魚的餐館已有1480家,去年經營額為10億元。重慶渝北區前日舉行“水煮魚之鄉文化建設”論壇,該區表示,今年將制定水煮魚地方標準,還將建水煮魚之鄉網站,對水煮魚中文域名進行保護。

    水煮魚是重慶特色美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飲食文化大餐,重慶提出申請國家標準無非是想正本清源,以相同的做法來規範餐飲業的水煮魚市場。我們必須承認,目前各地餐館水煮魚已經到了十分氾濫的程度,不僅原料濫“魚”充數,食用油更是問題多多。

    筆者曾經不止一次聽説和親眼目睹,某些餐館水煮魚所用的淋油是“地溝油”,還有一些餐館飯店將顧客吃剩的“口水油”重復使用製作水煮魚,被人們習慣地稱之為“口水魚”。這就可想而知,油裏面曾經有多少雙筷子在裏面攪過,有多少口水帶到了油鍋中,長期重復使用,顧客的健康能有保證嗎?曾有顧客責問餐館用油不衛生,可餐館卻理直氣壯地説,油經過高溫就“消毒”了。不知這樣的消毒方式有幾個人能夠接受?

    顧客的這種擔心並不是多餘,水煮魚沒有統一標準,恐怕沒有人吃得放心,對於“水煮魚之鄉”重慶的聲譽也有貶損。筆者覺得重慶申請水煮魚國家標準十分及時和必要,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對用油的標準更應提出強制要求的執行標準。消費者吃出健康才是首位的,執行國標不僅使人們能吃上正宗的口味地道的水煮魚,更能吃出健康。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國內食用油價格暴漲,水煮魚用油成本明顯升高,一些商家為了追求利潤,很可能選擇不合標準的劣質油製作“水煮魚”,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和身體健康。

    因此,無論從維護水煮魚的聲譽還是從消費者健康角度著想,我認為重慶申請水煮魚國家標準是有利無弊的,應該支援重慶申請水煮魚標準。

    反方觀點

    苑廣闊:執行了標準 顧客未必喜歡

    饅頭國家標準頒布以後,在山東老家的鄉親們該怎麼蒸饅頭還是怎麼蒸饅頭,把饅頭想蒸成圓的就蒸成圓的,想蒸成方的就蒸成方的,並沒有因為標準的出臺而有什麼改變。現在重慶市出臺的“水煮魚標準”,我看必然又將落到和饅頭標準一樣的結局:標準有了,但沒人遵守,還是等於沒有標準。

    而我之所以不看好“水煮魚標準”,主要是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理由。

    其一,有了標準,卻未必能夠執行。按照水煮魚行業標準,只煮一次的魚不叫“水煮魚”,必須分別用水和油煮兩次才行。標準是很清楚,可是如果商家出於成本、利潤的考慮,並不嚴格執行怎麼辦?畢竟對於絕大多數顧客來説,煮了一次還是煮了兩次,並沒有辦法分辨和衡量。顧客總不能去廚房盯著廚師做菜吧?

    其二,執行了標準,顧客卻未必就喜歡。面對“水煮魚標準”,很多乘客都直言不諱地説:作為消費者,並不會關心標準,只關心味道。“好吃才是硬道理,管它什麼標準不標準。”如果有的飯店為了符合標準的規定,按照有關部門制定的標準來做“水煮魚”,結果卻沒有了以前的味道,顧客不滿意,飯店又將何去何從?他們肯定會迎合市場的需要,改回原來的做法。

    其三,制定“水煮魚標準”,反而限制了本行業的發展和創新。什麼東西一旦有了標準,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個性,失去了推陳出新的可能性。可以肯定的是,“水煮魚”作為一道美味佳肴,肯定不會是從一齣現就是現在這個樣子的,它也有一個不斷改良、完善和發展的過程,而且現在仍然還在完善和發展當中。可是我們人為地為它制定了標準以後,勢必就會限制了它的創新能力。正如在北京聲名遠揚的“沸騰魚”其實就是改良後的水煮魚,這個改良,實際上也是一種創新,但按照現在的標準去套,它卻要被歸為“不標準”的範疇,這不是一種對創新的扼殺嗎?

    王聃:水煮魚標準傳出“行政萬能”幻覺

    食無定法,適者口珍,是我國源遠流長飲食文化的精髓之一。不拘章法、不問出處、無嚴格流派背景,更是許多廚師和饕餮之徒們推崇的飲食本味與境界。以此對照,重慶市相關部門制定的水煮魚標準,不是對它的保護,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棒殺。

    退一步,姑且不論水煮魚標準的僵化與空洞,這樣的行政作為還有著制度之手過度干預市場之嫌。

    在充分競爭的水煮魚餐飲市場,水煮魚到底怎樣才能受到顧客歡迎,這應該是餐飲企業和消費者雙方意見博弈後的結果。作為並不拘泥到具體精細形態的菜肴,水煮魚是沒有細分化標準的:顧客可以要求不放辣椒;可以要求用菠菜或小白菜做配菜;甚至可以要求油只需五分熟即可等等。水煮魚的標準,應該交給市場“看不見的手”去調節,官方化的標準既違背市場價值規律。

    從根本上來看,制定水煮魚標準的可笑之舉,傳遞出的還是“行政萬能”幻覺的魅影。在某些部門和官員看來,權威就是一切,行政能力是萬能的。有了這種“行政萬能”的幻覺,就有了公權力對社會生活的無孔不入,就有了公權力對公民與社會生活私域的過度干預。在這種“行政萬能”幻覺下,也就順理成章有了相悖創新精神與市場規律的“水煮魚標準”。

    “水煮魚標準”是一個黑色幽默,其折射出的現象值得深思。當行政出現“萬能”幻覺時,接下來是需要反省和做點什麼的時候了。
 
(林自力 苑廣闊 王聃)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