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國內規模化養殖發展速度很快,但要提升養殖行業的抗波動和風險能力,需要形成規模科學的現代化産業鏈發展模式。
規模化養殖優勢顯現
中國證券報:目前國內規模化養殖達到了哪一個階段?
劉永好:現在國內規模化養殖發展很快,而且實現規模化養殖的優勢日益明顯。中國有8億農戶,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已經進城,隨著進城人口的增加,他們對肉類商品的需求會擴大。若依靠以往農村小規模的養殖難以滿足不斷擴大的消費需求。因此,農村、城鄉集體社會的變化要求農村經濟必須規模化。而規模化一定是依靠涉農企業、農民和部分社會資本。
另外,從區域上看,規模化的養殖會讓企業生産能力分散在全國各個地方,這將有助於規模化的提升。這也是規模化養殖給企業帶來的變化。
延長規模化養殖産業鏈
中國證券報:為熨平生豬養殖行業的波動起伏,生豬養殖行業應走怎樣的發展模式?
劉永好:以新希望集團為例,目前我們的全産業鏈佈局向深度發展,包括飼料、種苗、養殖體系、肉食品加工體系和市場開發體系,總體取得積極的進展。集團規模在不斷擴大,當市場進入上升期時,優勢就會展現出來,因為我們把産業鏈延長後,大大提升了抗波動和風險的能力。
目前,飼料仍是全産業鏈中的重頭部分,但我們開始加大種苗和肉食品加工等其他環節的發展力度,以此來完善産業鏈,並且通過“農戶+農社+農企”的新型合作方式,向規模養殖戶和合作社提供技術、金融等服務,以此實現産業鏈的擴張升級。
所以,養殖行業需要形成一定現代科學的、規模化的産業鏈發展模式,這樣才能降低成本,加大抗風險能力。從養殖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小戶農民不賺錢甚至虧損。因此,通過建立養豬合作社、在種源、飼料、屠宰、食品加工方面拉長産業鏈,將有利於提升養殖行業的抗波動和風險能力。這也是現代農業的轉型之路,而推進現代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的轉型,估計還有10多年的時間和機會。
推動産業基金髮展
中國證券報:新希望先後通過産業基金對農牧業進行投資,産業基金在全産業鏈中是一個怎樣的定位?
劉永好:成立産業基金是要對農業的升級換代和規模化現代農業的發展做投資。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投資來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截至目前,新希望産業基金一期共投資了十多家企業,投資金額近10億元,投資對象涉及農資流通、農産品流通、安全養殖、食品加工、食品供應鏈等農業子行業及戰略新興産業。在一期基金髮展良好的背景下,我們發起成立二期産業基金,由新希望集團攜手新加坡淡馬錫、美國ADM、日本三井物産等跨國公司共同打造,繼續聚焦大農業、泛食品領域,結合中國市場進行跨境PE投資。
因此,依靠産業基金進行投資的前端探索、研究與實踐,既在産業鏈上下游之間做了有益的投資銜接,也能發現一些對企業具有價值的目標公司,有助於加強新希望的力量。我們提出要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除了要提升自身農牧業的實力外,還要通過發展産業基金探路併發現機會,從而跟進投資。(倪銘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