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發佈的《中國體育用品行業2010~2011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製造”目前已佔世界體育用品業65%以上的份額。不過,中國體育用品業“大而不強”,産業結構有待優化升級。
高速增長勢頭開始放緩
作為體育産業中開放度與競爭度最高的領域,中國體育用品行業近年來持續快速發展。《報告》顯示,2006年~2011年,體育用品業增加值逐年增加,2011年體育用品業增加值預計達到1760億元,佔體育産業總體比重80%以上。目前,“中國製造”佔據世界體育用品業65%以上的份額,中國同時也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體育用品消費市場。
不過,自去年開始,中國體育用品業的發展速度放緩。“十一五”期間,國內體育用品品牌店以平均10%的速度增長,銷售業績以平均20%的速度增長。但國內上市運動品牌2011年的年報表明,受高庫存、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行業增速放緩。《報告》認為,在行業增速整體放緩背景下,未來各品牌間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報告》指出,我國體育用品行業的另一大特點是,市場集中度逐步提高,産業集群效應明顯。從産量上看,我國體育用品産業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江蘇、浙江、北京、上海6省市,集中度超過85%。從企業聚集密度和産品類別上看,運動鞋主要集中在福建晉江、廣東東莞、浙江慈溪、江蘇昆山;運動服主要集中在福建石獅、廣東中山、浙江海寧;運動器材主要集中在浙江富陽、蒼南,江蘇江都、泰州,河北滄州;籃、排、足球用品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浙江奉化、富陽和福建長泰、永林等地。
運動器材撐起“半邊天”
長期以來,運動器材行業一直是中國體育用品業的“頂梁柱”,運動器材行業的銷售規模以及發展增速均高於體育用品業另兩大類子行業——運動鞋、運動服業。《報告》顯示,2010年,8家體育用品上市公司累計實現運動服銷售收入161.46億元,同比增長25.89%;實現運動鞋銷售收入131.98億元,同比增長14.90%。而運動器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010年則實現銷售收入830.43億元,同比增長28.54%。從出口貿易來看,運動器材業的貢獻也最大。2011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出口總額為159.16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152.4億美元。《報告》指出,目前國內運動鞋、運動服的高端市場以國外品牌為主,但國內品牌已開始參與競逐且具備了一定競爭力;中低端市場則以國內品牌為主,且市場規模相當可觀。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運動器材高、中、低端市場唱主角的都是國內品牌,國外品牌“話語權”有限。
諸多瓶頸待突破
《報告》認為,中國體育用品業面臨的主要發展瓶頸為:一是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品牌優勢尚未完全形成,在全球分工中處於加工製造的低端環節;二是行業侵權現象嚴重,偽劣産品充斥市場且存在過度競爭。眼下國內外宏觀經濟均不景氣,未來中國企業勞動力低成本優勢的下降,必將推動中國體育用品企業優化升級産業結構。《報告》還指出,近年來國際品牌開始向國內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拓展,與國內品牌爭奪中低端市場,而二、三線品牌也積極進入一線城市,各類品牌市場的交叉勢必加劇行業競爭。與此同時,庫存、成本上升等問題的顯現也會加快行業內的優勝劣汰。作者:高鵬 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