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來電話催我回上海上班,説提前回去可以加工資,於是年初四就來店裏了。”來自江西的餐廳服務員劉芳現在很糾結:一邊幹活,一邊想回家過元宵節。
劉芳告訴記者,從她來店裏上班,就一直忙個不停,吃飯的人多,服務員少,廚師更少,顧客不滿意就會衝她嚷嚷,劉芳也覺得委屈,“客人要過年,我們服務員也想過年,大老遠跑來這裡幹活,錢少不説還累,不滿意最好別來飯店吃飯”。
從事多年餐飲業人員招聘的黃琴表示,一般來説,春節過後的餐飲業用工較少,直到正月十五後才會稍有緩解。另一方面,近年來上海的餐飲業用工短缺現象一直存在,大小餐飲店常年掛牌招聘,但招聘頗受冷落,每年年底這種現象尤為突出。
像劉芳一樣,每年來上海從事餐飲、洗浴、快遞等服務性行業的外來人員有很多,她們大多是18至30歲的年輕人,文化程度不高,流動性很大。
每月1500元至1800元人民幣的工資和每天至少8小時的極強勞動時間讓很多“90後”服務員望而卻步。
徐松林今年22歲,從安徽來上海半年,一直在愚園路上一家小吃店打工。他理直氣壯地表示,家裏只他一個男孩,從沒受過委屈,也沒吃過什麼苦,在上海做服務員讓他特別“不爽”,總覺得低人一等,還整天受氣,最讓他不能接受的便是那每月1600元的工資,“出去玩都不夠”。
徐松林的同鄉小梅在上海一家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工作3年,認真負責,頗受經理欣賞,還將她提為領班,工資也加到2500元,可今年回老家,父母催促24歲的她在家結婚,於是小梅決定2012年不來上海,“雖然可惜,但沒辦法”。
記者發現,上海很多飯店、酒店的櫥窗外都貼有兩個相同的黑体字——招聘,下面逐一列出服務員、傳菜員、洗碗工等各項工種,並且條件都比往年優厚。儘管如此,相當多店家無奈地表示“招不到人,招來走的也快”。
黃琴對此解釋説,現在收入絕對不是上海餐飲業招工難的主要原因,服務員這行屬於“青春飯”,時下的年輕人通常個性突出,説不幹就不幹,人員流失快,企業也想了各種辦法,比如經常性去外地大規模招聘,改用40歲至60歲的服務員,但這種方法只能解決一時的困境,招來的人做一段時間就不肯做,更因為年輕人對服務員的崗位從心底裏比較排斥,一有機會就會換工作,這就使得服務員荒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不少企業負責人認為現在的服務員荒也不像社會想的那樣嚴重,元宵節過後,大批返滬外來務工人員會極大緩解餐飲業用工荒。
企業心態積極,官方同樣持樂觀態度。上海市農民工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人趙建德表示,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上海一般不會出現大面積“用工荒”,元宵節後,將對企業用工情況做全面統計,如果發現一些區域或行業的企業確有明顯的“用工荒”現象,就業服務部門將有針對性的組織專場招聘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