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鋁業公司與力拓合作的幾內亞西芒杜鐵礦項目中方聯合體正式成立,成為中鋁“走出去”國際化戰略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金融危機期間,中鋁經受了巨大衝擊,經過控虧增盈攻堅戰和全方位深度結構調整,在2010年底結束了連續兩年的鉅額虧損,取得了超過20億元的全面盈利。目前,中鋁以超過1200億元的海外資産規模位列中國跨國公司第八位,連續4次入選《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正穩健地走在“建設最具成長性的世界一流礦業公司”的大路上。
戰危機,控虧增盈開新局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有色金屬價格雪崩,中鋁公司連續兩年虧損嚴重。“危機帶來的挑戰,本質上來講是中鋁公司的經濟結構和體制機制不適合市場競爭,必須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危機中的轉型與改革,付出的成本最小,改革效果最好,解決問題最徹底。”中鋁公司總經理熊維平説。
對危機中的中鋁而言,戰略轉型首先要打贏控虧增盈這一仗。中鋁從熊維平開始帶頭降薪30%,黨組成員人人背負著控虧增盈的責任,下到一線,鼓士氣、抓生産、跑市場、訪用戶;各部門向管理、科技、市場要效益;各企業保生存,壓縮庫存、壓縮管理費用,投資項目從緊、成本費用從緊、資金管理從緊,壓縮一切非生産性項目。“中鋁的戰略轉型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完成戰略轉型,關鍵在於人的狀態、動力和活力。”熊維平表示。
通過強有力的管理改革,中鋁65戶企業,管理機構、管理人員壓縮了30%以上,約1.3萬名科級處級幹部中有4000多人離開了管理崗位。
2009至2011年,中鋁實現從年虧損70億元到盈利30億元的根本性轉變。
調結構,礦業公司顯雛形
金融危機為什麼對中鋁的衝擊這麼大?“不是我們以前幹得不好,也不是我們不努力,主要是因為在金融危機這種極端的情況下,檢驗出我們的産業結構太單一了,一條鋁走到黑。”熊維平表示,必須調整産業結構,打造多金屬的綜合礦業公司。
在控虧增盈的同時,中鋁啟動了全方位深度結構調整,淘汰了沒有競爭力的落後産能,轉移了高耗能産能,投資向資源領域和資源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區傾斜;加強礦産資源勘探,進軍煤炭和發電産業,啟動了一批煤電鋁一體化項目和用新技術裝配的低碳項目;加強在礦産資源領域的整合與合作,積極參與國內外資源的勘察、投資與開發。如此一來,中鋁從原來單一的鋁板塊變成了鋁、銅、稀土、國際工程技術、海外投資等九大板塊,具備了綜合礦業公司的架構。
9月以來,鋁行業再次出現金融危機時産品售價低於生産成本的倒挂現象,中鋁鋁板塊出現了月度虧損。但中鋁公司整體仍是盈利的。正是九大業務板塊中稀土、能源、金融等板塊的盈利有效衝抵了鋁板塊的虧損。“即便再來一次金融危機,中鋁也絕不會出現上次那樣的情況。”熊維平説。
走出去,再造一個“海外中鋁”
“目前中國鋁土礦的對外依存度已達60%,銅精礦超過80%,鐵礦石則達到65%。無論是從國家經濟安全出發,還是從自身發展期望來看,走出去都是中鋁必須的選擇。”熊維平表示。
圍繞國家資源戰略,中鋁公司積極尋找海外開發機會,在20多個國家跟蹤並推進資源開發項目。2008年以140.5億美元收購了力拓在英國上市公司12%的股份,成為力拓集團單一最大股東;2010年與力拓集團簽署成立合資公司協議,聯合開發擁有約50億噸世界級優質鐵礦的幾內亞西芒杜項目;2011年收購寮國礦産資源公司60%的股權,獲得3億噸鋁土礦開發權。
中鋁公司以國際工程總承包為龍頭,向印度、越南、哈薩克、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轉移鋁産能、輸出鋁工業技術,帶動相關設備、産品與服務的出口。目前,公司成功入股加拿大PE項目公司,獲得該公司現有墨西哥、秘魯等19個項目及未來全部新項目的優先合作權益。在“走出去”過程中,中鋁始終堅持三大原則:將國家戰略需求與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相結合,開展友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更好地融入當地做優秀的企業公民。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中鋁確立了“建設最具成長性的世界一流礦業公司”戰略目標。“到2015年進入世界十大礦業公司行列;到2020年,綜合實力進入世界一流礦業公司前五強,海外資産達到30%,上游資産達到55%以上。”熊維平説,“未來10年在海外再造一個中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