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礦産資源豐富,投資機會值得關注。”在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副局長楊依杭説。在會議中,來自國土部、商務部、央行等部委的負責人紛紛表態,支援中國礦業企業進行跨境投融資。
本報記者獲悉,儘管多數與會人士認為礦業企業“走出去”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和技術障礙,但在金融危機導致國際礦業投融資規模減弱的情況下,中國礦業企業,尤其是民營礦企已經迎來了“走出去”的好時機。
民營礦企迎來機遇
在世界經濟尚未完全從金融危機中走出時,中國礦企正在迎來“走出去”的良機。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副局長楊依杭近日在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表示,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市場需求不振,全球經濟增長低迷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但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則迎來新的機遇。
楊依杭強調,受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使世界各國投資的回報週期長,能礦産業面臨資金短缺的境況,客觀上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投資這些領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就區域而言,北美、中南美包括亞洲和非洲等地區的礦産資源豐富,但國際投資萎縮,這些國家在吸引外部資金方面面臨很多的壓力。
同時,近年來國家對民營企業“走出去”,特別是投資礦産資源領域支援的力度越來越大,將有力地促進我國民營企業海外投資與並購,並帶動我國勘探設備開發設備以及勞務等多個領域的集團“走出去”。
貨幣安全是另一個利好因素。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副司長郭建偉也在上述場合表示,在後危機時代,人民幣的安全性強于外幣,如果産業鏈整合以後用人民幣進行統一的結算的話,既沒有貨幣風險,又沒有貨幣兌換成本,而且礦業投資的期限長,中間的任何市場波動都可以規避。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也表示,雖然當前全球礦業出現一定程度的調整與收縮,但向好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這也被認為是國內礦企發展的契機。
“抱團”禦險或成趨勢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部分民營礦企已經具備了在國際市場上投資礦産勘查開發的實踐經驗和能力。中國礦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先達在礦業大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固體礦産境外投資64例,涉及32個國家,金額達到14.22億美元,礦種包括煤炭、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貴金屬和其他金屬,區域分佈在非洲、拉丁美洲、北美、亞洲、大洋洲和歐洲等。
按照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資源資産與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幹飛的總結,目前我國民間資本礦業投資呈現四大特點:一是在非油氣礦産領域佔主導;二是生産投資規模佔比持續上升;三是投資形式向多元化發展;四是境外找礦已取得初步成果。
但與此同時,資金實力有限的民企也面臨著更大的風險。中國礦業産權交易所總裁李紀表示,由於找礦需要進行大量的投入,但民企往往表現很難有連續穩定的經營業績,從而缺乏連續穩定的現金流,導致其在項目的後續運營中出現問題。此外,法律和政策風險也將會企業帶來不小的考驗。
在這種情況下,“抱團走出去”或成為未來的趨勢。按照金疆礦業基金的做法,將數家優質民企的資金進行組合,然後實施對海外礦業的投資。金疆礦業基金總裁陳彪認為,組團出海的好處在於:第一事情能做大,第二專業團隊也有了支撐;第三可以分擔風險,分享收益。
國企與民企也可能成為另一種組合。幹飛認為,“在進行民間資本海外礦業投資時,民企與國企應相互參股,通過規模化和集團化的方式促進民營礦山企業發展。”但同時也應當改善礦業投資環境、健全礦業資本市場體系,加快礦業權交易市場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