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鐵礦石一年多出239億美元 國産平臺開市

時間:2012-05-09 14:15   來源:北京日報

  5月8日,艷陽高照。按照中國人的傳統,凡是沾8的日子,總能討得個吉利的好彩頭。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恰恰選擇在這個日子裏揚帆起航。啟動儀式上,中鋼協、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三家牽頭單位的負責人臉上不時流露出輕鬆的笑容。對他們來説,這是一個期待已久的時刻。

  從今年1月發起時僅有國內13家大型鋼企和13家鋼貿企業參與,被詬病“缺乏國際色彩”,到昨天152家國內外鋼鐵企業、鐵礦石生産企業和貿易商齊聚一堂,把北礦所三層交易大廳擠得水泄不通,中鋼協終於可以高興地端起香檳酒杯。

  從數字上看,152家進場會員陣容相當豪華。其中,境內會員有120家,包括了寶鋼、鞍鋼、武鋼、首鋼、河北鋼鐵等62家鋼企和中國最大的鐵礦石貿易商中鋼集團,以及中國五礦集團、中化國際等58家鐵礦石貿易商。境外會員有32家,其中包括全球最主要的鐵礦石生産商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FMG。這幾大巨頭提供了全球70%以上的鐵礦石供應量。但也正是他們,通過翻雲覆雨的手段抬高了進口鐵礦石的價格。

  現狀:

  買礦石一年多出239億美元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用一組數字説明瞭成立中國鐵礦石現貨平臺的必要性: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2011年我國進口鐵礦石累計6.86億噸,進口現貨礦佔72.3%,平均到岸價格為164美元/噸,同比上漲27%。

  就是這一價格上漲,導致我國鋼鐵行業在購買鐵礦石時,多支出約239億美元。

  “構建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相比場外交易更能體現供求關係,有利於形成具有公信力的鐵礦石價格形成機制,減少人為炒作因素。”王曉齊説。

  2008年以來,國際鐵礦石貿易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化,長協年度定價模式終結,以鐵礦石指數為基礎的現貨季度定價和月度定價成為主導,現貨交易模式已逐漸為市場各方所接受。現貨交易市場也成為“必爭之地”。然而當今國際上三大主流鐵礦石指數,普氏指數(Platts)、環球鋼訊TSI指數、英國金屬導報MBIO指數被認為數據樣本缺乏代表性、編制過程缺乏透明度,其合理性和公正性受到中國、日本和歐洲鋼鐵及貿易企業的普遍質疑。

  普氏指數由必和必拓主導推出,在國際鐵礦石交易中普遍使用,但鐵礦石貿易商五礦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雷雲稱:“普氏指數的數據採集、總額配算等方面既不透明也不合理,中國作為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在全球市場價格形成過程中,理應有我們的聲音,這是平臺成立最大的意義。”

  展望:

  在參與中發現礦石真實價格

  對於到底能在這個平臺上投放或者交易多少鐵礦石現貨量,平臺的中國會員企業大多語焉不詳,觀望氣息濃厚。

  鞍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公司總經理李達光的話或許能代表國內鋼企的心聲:“我們願意在這個平臺上實現一定的採購量,不過未來要看平臺的發展和供應商的供貨量。”追問之下,李達光給出了30%的比例:“按照設想,未來公司在現貨平臺的交易量至少要佔到30%吧。”

  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麥禮仕的回答則非常直接:“公司未來銷售還是主要依賴長協合同,投放到現貨平臺的是生産狀況良好情況下額外的産量。”

  在五礦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雷雲看來,中國邁出爭奪話語權的第一步不容易,但是這一步卻很堅決。“作為發起會員,我們一定會積極支援這個平臺,希望它越來越好,影響力越來越大。”然而他也表示,現貨鐵礦石只是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有現貨平臺就沒有長協礦了,這也是不可能的”。

  按照設想,每年1億噸是平臺的“健康的交易量”,只有實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交易量,進而形成具備市場參考價值的交易指數,中鋼協才能實現自己推翻普氏指數的設想,在定價上發出有分量的聲音。

  但從首日交易情況看,這一目標尚有一定差距。

  昨天,共有三筆交易在平臺上成交,總成交量為24.2萬噸,成交金額美元2973.9萬元、人民幣2160萬元。(注:港口現貨鐵礦石結算單位為人民幣,國際在途鐵礦石結算單位為美元)

  儘管在投放量或交易量上打太極,但是接受採訪的鋼企、貿易商以及礦山負責人一致看好平臺的態度非常明確,在他們口中最頻繁出現的詞就是“價格發現機制”。

  “平臺能夠反映真實的供需關係,參與者在參與過程中發現價格,這個價格是公開、透明的,並非人為決定的,而是市場行為。”這是最有代表性的説法。也有負責人認為,沒有平臺時,鋼廠需要到各處去溝通、私下一對一地進行談判,形成的價格相對滯後甚至有偏差,現在平臺資訊可以共用,工作效率提高,交易成本反而下降。

  專家觀點

  短期無礙礦石價格

  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表示,平臺的推出主要是為了改變目前鐵礦石價格不透明、定價方式不太合理的現狀,平臺展現的實時交易價格,可以為鋼企提供較好的參考。長期來講,有利於整個鋼鐵行業穩定發展,避免非理性的大幅度波動,但短期內不會對價格起到助漲助跌的作用。

  對於平臺首日20多萬噸的成交量,徐向春認為,對於鐵礦石這種大宗交易,每一筆都至少是上萬噸的交易量,僅從首日的3筆20余萬噸成交量上,很難判斷何種規模的交易量是否能夠比較客觀、正常地反映鐵礦石市場的運營狀況。但若每天都保持20多萬噸的成交量,平臺全年交易量在6000萬噸上下,只佔去年我國鐵礦石進口量不足十分之一。“可以説,作為全球首家鐵礦石交易平臺,其運作還處於摸索階段,市場也在逐步適應和觀望。”

  雖然價格話語權還是由市場供需決定,但是地方法律、法規,交易、結算、航運等也都是影響因素。“新加坡也在謀求推出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如果平臺設在了國外,國內鋼企無論是資訊獲取,還是參與程度都將大打折扣。”徐向春認為,交易平臺設在中國將會成為爭奪話語權相對有利的條件。(記者 張咏)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