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國稀土市場投資發展論壇”在江西贛州召開,此次論壇深入探討解讀了當前稀土市場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以及企業如何應對整合、停産等一系列措施帶來的處境等當下熱點話題。
但昨日,稀土永磁板塊顯然沒有受到此次論壇帶來的利好影響,板塊中除了西藏發展與科力遠停牌,有研股份、中科三環股價分別有小幅度上漲外,其餘個股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跌幅。其中,正海磁材“領跌”,當日跌幅為8.01%,銀河磁體、江粉磁材兩隻個股跌幅均超6%,江西銅業、橫店東磁、中色股份、北礦磁材、包鋼稀土、五礦發展、廣晟有色等個股跌幅均超4%。
停産與否 稀土行業丞待解答
在昨日召開的稀土市場投資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就我國稀土行業出現的各種現象各執己見,産生了激烈的碰撞。來自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的專家吳瓊認為,停産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江西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孟慶江則提出:“稀土不稀,稀土供應應該滿足市場需求。”的觀點。
在此次論壇上,吳瓊認為,“停下來未必是不是一件好事”,作為一種稀缺戰略資源,停下來有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掌握定價權。
孟慶江則認為,稀土並不稀少,其豐富程度比常見的有色金屬銅、鉛、鋅、錫等都大。我國稀土市場發展趨勢是國內的市場發展速度遠大於國際市場,即出口數量雖逐年增加,但比重呈快速下降趨勢,出口創匯額曾發幅度增長趨勢。近年來國內市場量佔2/3,出口量佔1/3的比例是正常合理的。
1985年底地礦部《全國礦産儲量通報》數據顯示,全國保有稀土氧化物總儲量10362萬噸,其中工業儲量為1357萬噸;國土資源部2008年公佈的資料是儲量規模8360萬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55%,截止目前,並沒有明確的數字指出,我國現存稀土的儲量到底有多少。
我國近年來在稀土資源開發方面的主要問題是稀土各元素之間開採量與需求量嚴重不平衡,資源開發利用率很低,資源浪費十分嚴重。從1985年底到2008年,23年資源消耗2002萬噸,但即使按2010年的資源供應量15萬噸計,23年的資源實際用量也不過345萬噸,資源利用率20%都不到。
雖然,我國目前稀土儲量還沒有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但稀土開採對環境的破壞有目共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介紹,用池浸工藝每開採一噸稀土,要破壞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剝離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個別地區對環境造成的破壞甚至是不可逆轉的。
控制稀土價格劇烈波動
此外,對於稀土價格的波動,江西稀土協會副秘書長饒勇表示,1-8月,江西稀土工業産值為147億元,銷售收入172億元,僅包括分離冶煉,不包括下游加工環節。上半年,江西省生産的稀土氧化物1.18萬噸,稀土金屬7122噸;上半年出口2447噸,創匯2.21億美元,包括未列入配額的稀土産品;上半年的産值就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産值。
但孟慶江則擔心價格高企對産業鏈的健康帶來影響。他認為,這給後續産業鏈的形成和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對稀土産業本身的發展極為不利。
更有分析人士表示,依靠資源來帶動工業産值的提高,並不完全合理,面對我國目前稀土行業的混髮發展,應建立起監管機制,來管理好行業內部相關事宜,儘快整合我國稀土市場,嚴格控制稀土價格,以保護上下游産業的環節。“而包鋼稀土近期提出的收儲稀土戰略,在一定程度上將有效控制稀土上游産品的價格,保證下游應用。”上述人士如是表示。
孟慶江還表示,“如果下游用不起稀土,改用替代産品,是稀土運用的倒退,傷害稀土行業本身。”
紅金稀土總工程師張善琦則認為,價格高不是問題,價格劇烈波動才是問題,只要價格穩定,下游就沒有問題。如果價格一日三變,下游企業就沒法接訂單生産,因為接單價格存在極大的虧損風險。
據記者了解,2010年初當稀土價格大跌時,內蒙古包鋼稀土國際貿易公司也曾在市場上收儲,根據當時的估算,收儲了約3萬噸稀土氧化物,而自那時起稀土價格開始了一波淩厲的上漲行情。
據了解目前,氧化鐠和氧化釹的市場價格在100萬元/噸左右,包鋼稀土國際貿易公司以90萬元/噸的價格收儲,“也就是説稀土未來最多只有10%的下跌空間,儘管目前,不帶票銷售的情況依然存在,下游企業採購也不甚積極,但以包鋼稀土的産量和對市場的影響力,鐠、釹價格有望在100萬元/噸左右止跌企穩,而鐠、釹是稀土的龍頭品種,一旦止跌,稀土整體價格也將企穩。”有不具名的金元證券行業分析師如此認為。
吳瓊還強調,應該吸取鐵礦石談判的經驗和教訓,建立稀土價格聯盟。作為世界稀土主要供應國,卻沒有定價權,這需要通過國家政策和行業整合來推進。(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