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價“高燒”未退 傳導效應或發酵

時間:2012-10-16 08:42   來源:經濟參考報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6月份以來,全球糧價一度暴漲,由此引發的“糧食安全”問題成為今年世界糧食日備受關注的熱點。

  數據顯示,糧價及農産品價格國內外、上下游聯動的風險仍然存在,當前關於糧食問題的擔憂並未完全消除。專家認為,國際糧價的聯動關係變得日益多元和複雜,除了供需基本面之外,美元指數、國際石油價格、市場投機等因素都可能打開價格傳導的通道。專家建議,構建糧食保障的“安全網路”。

  “高燒”

  國際糧價仍居高位

  隨著美國天氣炒作的結束和中國秋糧有望“九連增”,糧價上漲的動能明顯減弱。近期,國際糧價震蕩回落,但仍然維持在歷史高位。

  “現在的國際糧食形勢非常令人擔憂,但還沒有到危機。”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樊勝根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要避免限制出口、盲目補貼和進口,導致進一步的恐慌和危機的發生。

  樊勝根認為,美國乾旱是導致這次國際糧價上漲的原因,長期因素則包括美國的生物能源政策、人口的持續增長、發展中國家需求增長和飲食結構轉變。糧價上漲對貧困人口的影響更大,將導致貧困人口食品消費減少和飲食品質下降。

  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發佈的《2012年世界糧食不安全狀況》報告稱,即使高糧價不一定直接導致人口的熱量總攝入量出現下降,但高糧價仍可能帶來其他負面影響,如膳食品質下降,醫療和教育等其他基本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

  根據上述報告的數據,2010至2012年間,全球長期營養不足人口接近8.7億,其中多數人生活在發展中國家,估計共有約8.5億人,也就是人口中近15%的人處於營養不足狀態。

  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引發了各國關切。據了解,俄羅斯將從10月23日起實施糧食干預措施,政府要求在實施糧食干預政策的過程中,決不允許出現投機行為,嚴禁將國家儲備糧用於出口。

  對於中國所受的影響,記者採訪到的專家普遍用“有限”來形容。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秦富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國際糧價的上漲對國內小麥、水稻等品種“影響有限”,主要是國內自給率比較高,同時有大量的儲備進行調控,基本供給是有保障的;只有大豆對外依存度達到70%至80%,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比較大。

  “中國近十年來糧食連年增産,國家糧食安全狀況得到改善。”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但在高成本推動下糧價不斷上漲,中低收入“脆弱人群”面臨的問題突出,特別是中國農民的平均蛋白攝入量不及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因此今後更應重視“全民糧食安全”。

  警惕

  糧價傳導效應或發酵

  今年中國的C PI水準有望保持在2.7%左右,今後需密切關注農業和農産品價格以及輸入型通脹對CPI的影響———這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日前表達的觀點。

  國家統計局15日發佈數據顯示,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9%,處於2010年以來的低位。而值得關注的是,在豬肉價格持續回落的情況下,7至9月份糧油價格持續上漲,其中9月糧食價格上漲3.7%,油脂價格上漲4.1%,成為推動CPI的重要因素。

  另據生意社近日發佈的大宗商品經濟數據報告,2012年第三季度農副産品的上漲面超過80%,其中豆粕價格漲幅達到23%,小麥、大豆、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早秈稻也均出現上漲。

  雖然近期國內外糧油價格有所回落,但隨著四季度農産品消費旺季的到來,糧價傳導的可能性增大。以食用油為例,新華社經濟分析師譚謨曉認為,後市來看,一方面國內大豆、花生等原料價格上漲預期較強,食用油加工企業生産成本壓力依然較大;另一方面,目前正處食用油消費旺季,近年來食用油市場需求一直穩中有增,後續“元旦“春節”等節日因素也將大幅提高食用油需求量,食用油價格仍有漲價可能。

  此外,聯合國糧農組織月初發佈的報告顯示,在經歷了兩個月的平穩之後,9月食品價格指數較8月份水準小幅上漲1.4%,其中穀物價格增勢較緩,而肉類價格強勁上漲。用糧耗型飼料的養豬業和養禽業的價格比8月份分別增長了6%和2%,顯示糧價上漲對下游肉類産品的影響逐步顯現。

  不過,由於國內需求低迷,中國的肉類價格遲遲未見起色。數據顯示豬肉價格10月份以來仍在持續下跌,明顯低於2011年同期水準。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告訴記者,由於當前供大於求,養殖戶很難轉移原料成本。7月中旬以來,飼料價格累計上漲了15%,而豬肉價格只上漲了5%,上漲的成本主要由飼料廠和養殖企業承擔。

  與去年的行情不同,去年5至9月國內飼料價格也出現上漲,而豬肉價格同樣大幅上漲。馮永輝説,如果糧食和飼料價格持續上漲,導致養殖戶持續虧損並且開始淘汰母豬,使供需關係發生轉變,豬肉價格就有可能真正反彈。

  樊勝根認為,大豆、玉米價格上漲肯定會傳導到中國,導致中國豬肉價格的上漲,但這不見得是壞事,漲價有利於提高國內的生産積極性。

  保障

  構建糧食“安全網路”

  國際糧價的聯動關係變得日益多元和複雜,除了供需基本面之外,美元指數、國際石油價格、市場投機等因素都可能打開價格傳導的通道。專家建議,應該構建糧食和農産品的“安全網路”,削弱糧價上漲的傳導效應,降低糧價上漲對於消費者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衝擊。

  “糧價和石油價格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密,石油價格波動就會影響糧價,而價格波動對生産者和消費者都會帶來不利影響。”樊勝根説,必須找出辦法切斷生物能源生産和糧價之間的關係。

  樊勝根認為,應該考慮使用第二代纖維素技術,不直接用糧食來生産生物能源,取消對生物能源的補貼政策和規定燃油裏必須含有多少生物能源的政策。

  對於中國來説,要減少國際糧價上漲的衝擊,最為根本的舉措還是立足國內糧食生産。秦富建議,要提高國內糧食供給水準,保障耕地的面積和品質,建設更多的高産穩産農田,加強科技對於提高單産的支撐,調動農民、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農業生産積極性。

  與此同時,提高畜牧業經營水準是減弱糧價傳導效應的重要措施。據中國社科院的研究,由於畜牧業發展落後,不能有效消化糧食價格的上漲,2003年以來,中國肉類産品消費價格上漲幅度往往明顯超過糧食,生豬生産價格上漲幅度一般都超過玉米。

  專家認為,小農戶在面對市場變化和風險的能力較低,通過提高畜産品生産經營效率和加強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將有效消化糧食價格的上漲。

  改善肉類生産和消費結構也有助於降低“豬糧”之間的關聯度。博亞和訊農牧技術公司合夥人馬闖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由於家禽消耗糧食的效率更高,如果限制豬牛羊肉的生産而增加禽肉,對於糧食的消耗可以大為減少。禽肉是未來豬肉和牛羊肉的替代産品,有利於緩解糧食的需求壓力。

  此外,樊勝根還建議,建立“社會保障網”,在糧價上漲過程中提高對於弱勢群體的針對性保護,同時建立用於應對危機的戰略性庫存。

  世界糧食計劃署近日表示,解決饑餓問題需要更加廣泛地使用社會“安全網路”保護脆弱人群,“安全網路”是旨在確保貧困人群獲得充足營養食物的項目,包括學校營養餐、糧食代金券、現金轉換和母嬰營養計劃。 (記者 白田田)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