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原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蘇民生(左)和現任臺盟中央副主席、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教授吳國禎(右)。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原臺聲雜誌社社長郭平坦(左)和原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研究員蔡世雄(右)。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郭思遠 攝
【編者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出生於臺灣或籍貫臺灣,因為歷史的因緣際會,最終定居於大陸幾十年。歲月沉浮,如今他們多已進入暮年,當回首往事,説不盡的甜酸苦辣,道不盡的悲歡離合。
中新網臺灣頻道推出主題策劃《歲月沉浮,老臺胞在大陸生活紀事》,採訪多位生活在大陸的老臺胞,走進他們的鄉土記憶、大陸生活,體味他們對兩岸交流與人生的感悟。他們每個人的個體的故事,正是兩岸關係大歷史的生動體現。
【鄉土記憶篇】在大陸老臺胞沉浮錄 時代悲歌中的鄉愁記憶
【大陸生活篇】在大陸老臺胞沉浮錄 走進大陸的艱苦和感動
【兩岸關係篇】在大陸老臺胞沉浮錄 往返兩岸"戒不掉的愛"
中新網北京6月4日電(郭思遠 吉翔 丁文蕾 王義銘) 歷史,在那一刻成為一個民族深沉的痛。而這個痛,期許隨時間慢慢推移得以痊癒,正如歷史學家所言“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自從1949年臺灣同祖國不幸分離以來,我們之間音訊不通,來往斷絕,祖國不能統一,親人無從團聚,民族、國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所有中國同胞以及全球華裔,無不盼望早日結束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面。”(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
1949年後,生活在大陸的和由國外回到祖國的臺胞一時間再也無法回到臺灣,但他們懷念故園的濃濃鄉愁和建設強大國家的拳拳之心,都匯聚成人們對老臺胞最為明顯的記憶。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偶書一》)當年意氣風發、風華正茂的年輕臺胞,而如今,已是兩鬢斑白、曆盡滄桑的老臺胞,但他們依然在翹首以待……
【人生感悟篇】飽經憂患後的幸福與思考
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人,老臺胞本身就是一部活歷史。在這部歷史裏,他們飽嘗人間離苦,曆盡世事滄桑。
“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奧爾珂德《小婦人》)在經歷憂患和滄桑後,老臺胞有著自己的人生感悟,這是歲月賦予他們的磨難,也是時代給予他們的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説,磨難與財富是成正比的。
晚年生活
古語説:人生七十古來稀。接受採訪的老臺胞,多數已過古稀之年,甚至有年逾九旬依然堅守工作崗位者。這一生中,他們經歷艱辛,一生奔勞,幸而他們的晚年生活幸福美滿。儘管已進入晚年,老臺胞卻沒有停止腳步,依然會參與兩岸交流,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發揮餘熱,力圖做出更大的貢獻。
84歲退休的李河民,今年已90歲,但還是每天堅持上班,他願意到單位上班,願意出出主意。“我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我在家裏也呆不住。”
他介紹,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60週年紀念,他是5個獲得“終身榮譽獎”的人之一。他的社會兼職很多,其中之一是衛生部肝炎專家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他還一度擔任過衛生部一份雜誌的主編。
郭平坦説,現在國家富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他也就心滿意足了。他感到現在生活非常美滿和幸福,孩子們也很爭氣,和弟弟關係也好。
談到晚年生活,陳炳基向中新網記者介紹,現在的他,不但關心國內外大事,還積極參加各種涉臺會議,閱讀大量涉臺書刊,每天學習不輟,還時常向相關部門反映臺灣島內以及海外臺胞的重要資訊,並提出一些對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見《在北京的臺灣人》)
蘇民生看到上網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他感覺非常不好。他説,這些東西現在看很可笑。
談論幸福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盧梭認為,“不論到什麼地方,幸福步步跟隨著我;這種幸福並不是存在於任何可以明確指出的事物中,而完全是在我的身上,片刻也不能離開我。”幸福也可能就在一轉瞬間,當人們沒有感覺到時,都在孜孜以求,都在渴望;當你發現時,其實他一直沒有離開,就在每時每刻的生活中。
陳炳基説,他從1952年開始做臺盟工作,到1998年退休。他自己對退休後的生活感到很滿意,他也説,“我自己跟一般老百姓比還是很不錯的,但我盼望老百姓的日子能一天比一天好”。
4年前,林明美打報告説退休,希望能給自己留一段時間整理家裏。她説,在兄弟姐妹裏頭,她是最窮的。她的姐姐妹妹在日本很有錢,就覺得她穿的衣服“寒磣”,好像她過得多麼辛苦似的。
林明美的弟弟回中國見到她,就掉眼淚,覺得她住的不好。她説,可這是1980年北京市政府特批的房子,“我還住四間房,我感覺很好啊!”
她説,她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後,有個臺灣親戚就問她説:“你當代表掙多少錢?你當這個代表花了多少錢?”她就回答説:“一分錢沒花。”親戚説:“我大哥在臺灣當官,把祖先的錢都花光了。”
林明美説,儘管日本的親屬老讓她回去,但她也不願回去,她説:“我感覺在這好,我看病都不花錢。我還老買東西送給他們,如珍珠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