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輝:整合資源匯聚力量 提升涉臺傳播影響力

時間:2011-11-22 08:44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總經理兼總編輯劉曉輝(資料圖片)

  台灣網11月21日武漢消息 11月21日,以“推動網路媒體新跨越 促進網路文化大繁榮”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網路媒體論壇在武漢隆重開幕。台灣網總經理兼總編輯劉曉輝出席議題為“弘揚核心價值,增強文化引導能力”的分論壇,並作題為《匯聚各方資源 提升涉臺傳播影響力》的主題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我們知道,在當今的新聞傳播領域,受眾普遍擁有“快速獲取最新資訊,主動選擇有用資訊,精確接近深度資訊”的心理預期,在做好新聞報道的時候,不僅要研究新聞傳播的普遍規律,同時也應掌握受眾在獲取新聞的行為特徵上呈現出的全新變化,找到兩者有效結合的方法與途徑,最大限度地提升傳播的影響力。

  台灣網作為涉臺傳播的網路媒體,一直致力於整合資源,匯聚力量,搭建平臺,擴大影響。同時積極參與和適應新聞市場競爭,把網站業務發展與傳播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提升傳播能力,提高傳播水準,打造傳播品牌,增強傳播實力。在提升涉臺傳播力方面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下面,我就結合近年來工作實際,重點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匯聚各方資源來提升涉臺傳播力。

  一、整合各地臺辦資源,拓展涉臺傳播範圍

  各地臺辦是當地政府主管臺灣事務的辦事機構,是涉臺傳播最基層也是最重要的新聞源。在各地臺辦中發展作為新聞媒體伸向基層觸角的通訊員隊伍,是把握這些新聞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自2009年開始,我網建立了覆蓋31個省市區,人數達300余人各地臺辦通訊員隊伍。通過他們,我網的新聞觸角延伸到基層臺辦、延伸到臺灣。通訊員大量來稿,充實了涉臺傳播的內容,有力地配合了我網記者對各地重大涉臺活動的報道。事實證明,通過整合各地臺辦資源,在拓展涉臺傳播內容、延伸涉臺傳播範圍上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尤其是在今年的海峽論壇上,除我網派出20多人的前方報道隊伍外,福建臺辦組織本地通訊員對論壇活動進行了大量報道,再一次刷新了媒體對海峽論壇報道的規模、範圍和數量,又一次凸顯了台灣網在涉臺報道中所發揮的主陣地作用。

  受益於各地臺辦資源的強力整合,台灣網在“辦出特色,做大做強”上實現了新的突破。一方面培養了大量穩定的涉臺新聞提供者,進一步突出了涉臺報道的特色,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涉臺獨家原創資訊的發佈量,增強了我網涉臺報道的獨家性與權威性。

  此外,在各地臺辦的協助下,整合各地臺協資源,開設各地臺協頻道和分網站,並對110多位大陸臺協會長進行系列採訪報道。

  積極配合各地臺辦涉臺工作報道,是涉臺新聞媒體開展傳播報道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台灣網自成立以來,始終積極協助各地臺辦組織報道。如配合河北臺辦、河南臺辦等完成省級領導赴臺參訪的專題報道。在報道中,不僅提升的網站的社會知名度,也拓展了新聞傳播的範圍與影響力。

  二、聯手臺灣媒體同行,擴大涉臺傳播影響。

  新一輪媒體競爭使網路活動策劃與組織成為“第二戰場”。我們在做好涉臺報道的同時,聯合兩岸媒體共同策劃主辦了一系列活動,有效延伸了涉臺傳播影響力,探索出一條適合當前兩岸媒體生態進行有效合作、共創雙贏的新路子。

  1、主辦“兩岸大交流 你我共參與”網路作品大賽

  為了展示兩岸大交流血脈相容的動人事跡和感人瞬間,台灣網和鳳凰網、中時電子報、聯合新聞網、今日新聞網等兩岸媒體共同主辦了“兩岸大交流 你我共參與”網路作品大賽,得到了兩岸網友的熱情參與。

  2、主辦“辛亥百年與兩岸關係”徵文活動

  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之際,台灣網和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和臺灣《旺報》舉辦了“辛亥百年與兩岸關係”徵文活動,收到了海內外來稿近600篇,作者遍佈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充分展示了對重大歷史事件的關注和對發展兩岸關係的關切。

  3、主辦“追尋歷史足跡”系列活動

  台灣網和宋慶齡基金會共同主辦了“追尋歷史足跡”系列活動,吸引了兩岸青年的熱情參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組織的12場活動中,兩岸青年學子踏著辛亥革命的歷史足跡、緬懷革命前輩、繼承孫中山先生愛國革命精神,共同抒發對民族復興的殷切期盼。活動以兩岸學子共同發表《青年自問書》作為結束。《青年自問書》告訴年青人,今天是明天的歷史,當代青年要開創歷史,應該從今天做起,腳踏實地,有所承擔,方能做出無愧於時代的和民族的貢獻。

  新聞媒體是兩岸同胞相互了解的重要窗口,兩岸媒體有責任和義務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橋梁和紐帶,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攜手開創合作共贏的美好局面。

  4、“大陸網路媒體高層赴臺交流參訪團”

  台灣網組織“大陸網路媒體高層赴臺交流參訪團” 于9月中旬赴臺灣參訪。台灣網、中國網路電視臺、中國廣播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新聞網、北青網、新浪、搜狐、網易、百度以及健康時報等11家媒體負責人赴臺交流。

  5、兩岸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創新與電子商務産業發展研討會

  8月中旬,我網組織兩岸高校教師、專家、學生及相關企業代表共200人在臺北舉辦研討會,大家就兩岸網際網路及電子産業發展現狀和趨勢、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創新高校實踐教學等問題各抒己見、展開交流。

  整合資源匯聚力量,借助活動擴大影響,是提升影響力的有效途徑。我們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感覺影響力在持續擴大。

  三、整合業界優勢資源,延伸涉臺傳播品牌

  當今時代,網路媒體每天發佈豐富的新聞資訊使得新聞傳播已由“賣方市場”邁向了“買方市場”。為了搶佔市場制高點,傳播品牌越來越成為各個網站尋求突破的重要選擇。我們在創建傳播品牌過程中,一方面著眼于在涉臺的重大主題報道中發揮主陣地優勢,提高涉臺報道的綜合水準。另一方面便是通過整合兩岸業界優勢資源,進行和參與社會主題活動策劃,來提升網站的品牌。

  組織策劃活動是媒體延伸品牌的重要途徑,也是傳媒契合社會需要和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基於這種傳媒生態的演變,社會活動策劃對於媒體而言也就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特別是網路媒體要在未來市場中求發展,必須在成長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社會活動的組織和策劃報道培養自己獨立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1、發起成立了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海峽兩岸網際網路交流委員會

  在國臺辦、工信部、國新辦和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支援下,由台灣網發起並推動,於今年9月19日召開了“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海峽兩岸網際網路交流委員會”成立大會。會後國臺辦舉辦招待酒會,王毅主任和協會胡啟恒理事長致辭表示祝賀。王毅主任提出:希望對岸也能儘快成立相應組織,從而使兩岸網際網路業界的交流更為持續、更為規範、更加健康的發展下去。委員會首批成員單位60家,包括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商業網站、基礎電信運營商、網際網路企業、研究機構等,在業界具有較高知名度與影響力。委員會已成為兩岸交流新的重要平臺,委員會的成立為推動兩岸網際網路業界實現機制化、常態化交流邁出了關鍵一步。

  2、主辦2011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

  我網與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和臺北市電腦公會合作,從2009年開始,連續三年舉辦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今年11月15日,2011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臺灣今日新聞網、中時電子報、yam 蕃薯藤、臺灣城邦媒體公司、臺灣年代數位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等協辦,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海峽兩岸網際網路交流委員會首次承辦。兩岸有關部門和業界400多人參加論壇。

  3、主辦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網路商務創新應用大賽

  兩岸2800多所大學的20萬大學生參與,影響廣泛。

  4、主辦海峽兩岸互動數字內容設計大賽

  5、主辦“海峽杯”首屆書法大展

  台灣網和上海市臺辦等共同主辦此項活動。國臺辦主任王毅、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及連戰、吳伯雄、宋楚瑜、郁慕明、蔣孝嚴等兩岸知名人士的墨寶同臺展出。

  這些活動的組織與策劃,不僅為兩岸網際網路業界及相關行業交流提供了平臺,同時也有效提升了台灣網的影響力。

  四、借助專家學者力量,提升涉臺傳播層次

  隨著兩岸關係的改善,兩岸交流日益熱絡,媒體開辦的涉臺欄目越來越多。要在眾多的內容中繼續發揮我網涉臺傳播的優勢就必須繼續提升傳播層次與水準,佔據新聞傳播的制高點。因此,我們在發生重大涉臺新聞事件時,除做好常規的宣傳報道外,還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深度解讀,並配發評論,充分發揮涉臺權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

  專家學者是在某一方面具有權威影響力的人物,是主流媒體發揮輿論導向作用不可或缺的力量。台灣網邀請了20余位臺灣問題專家學者作為特約專家顧問,同時與眾多涉臺研究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根據涉臺傳播需要,適時邀請專家學者對涉臺方針政策、重大新聞事件進行權威解讀與深度評論。使網友對事件的了解更深入、更全面。

  比如:在“兩岸大交流 你我共參與”網路作品大賽徵集過程中,為配合大賽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我們組織了長期從事臺灣問題研究的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全國臺聯文宣部部長楊毅周、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常務理事樂美真等,請他們回顧兩岸關係發展30年來,在經貿交流、青年交流、客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發展歷程。在訪談播出後,引起了兩岸網友特別是青年網友的熱烈討論,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除邀請專家做客演播室進行視頻訪談外,我們還經常刊發一些專家學者對兩岸關係的研究論文、時事評論等。通過這些,彰顯巨大的媒體輿論力量,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涉臺傳播的層次。

   

編輯:白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