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對臺交流合作走在全國前頭

時間:2012-03-23 09:43   來源:東南網

  福建日報3月22日訊(記者 林娟)近年來,在中央的支援下,福建充分發揮“五緣”優勢,著力先行先試,在對臺交流合作中走在全國的前頭。

  2010年5月,福建省經貿文化交流團赴臺進行以“走親訪友做生意”為主題的參訪,首度跨越濁水溪,宣傳海西,深化交流,促進合作,並宣佈閩臺合作十項先行先試措施,取得積極成效。此後,閩臺各項合作交流邁上新臺階,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

  經貿合作不斷升溫。為了進一步擴大閩臺産業對接持續領先的優勢,我省已在省內和入島舉辦了多次閩臺合作研討會,與臺灣授權機構開展石化、汽車、精密機械、LED、電子五大産業對接商談,推動兩岸産業合作機制建設。同時,大力加強臺資重點項目建設,全球最大的LED生産基地“開發晶”項目開工,燁聯鋼鐵、頂新食品加緊籌備,古雷石化的煉化一體化、PX、PTA二期等項目步伐加快。此外,還率先開展海峽電子商務産業基地共建,籌建海峽出版物博覽交易中心,拓展兩岸産業對接合作載體。截至今年1月底,我省累計吸收臺資項目10850項,按歷史可比口徑統計,合同臺資234.48億美元,實際到資202.95億美元。

  農業交流更上層樓。福建是全國最大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臺資農業項目2300多個,為全國最多;擁有6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數量居全國之冠。

  近年來,我省在加快原有4個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的同時,積極開展福清、惠安兩個新增創業園的規劃編制和招商引資工作,將閩臺農業合作進一步引向深入。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已有涉及花卉、食用菌、休閒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等多個項目在洽談中;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落戶臺資企業約60家,茶葉、花卉、水果、反季節蔬菜已成為創業園四大特色産業;仙遊臺灣農民創業園持續推進臺灣村等平臺和基礎設施建設,去年又有4家臺資企業落地;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進一步加快花卉苗木區、特色養殖區等建設。

  “三通”旅遊勇開先河。2001年1月2日,閩臺兩地“兩門對開、兩馬先行”,率先開通“小三通”航線,兩岸直接往來的序幕由此拉開。2010年5月21日,兩岸航空運輸第三次溝通工作會議增列福州、廈門航點為兩岸貨運包機航點。9月4日、29日,臺灣中華航空分別開通了廈門至桃園、福州至桃園的貨機往返航班。廈航臺灣分公司正式開業,福州、廈門機場往返兩岸航線覆蓋臺北桃園和松山、高雄、臺中等臺灣主要機場。2011年6月底和7月底,廈門赴臺“個人遊”試點和福建居民赴金馬澎“個人遊”率先啟動,福建在兩岸人員交往上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第七屆海峽旅博會碩果纍纍,簽約20多個項目。

  文化交流持續升溫。閩臺文化交流已呈現出往來高端化、活動品牌化、交流持續化、形式多樣化、內容多元化、機制常態化的特點。迄今,閩臺已合拍了大批有影響的電視劇,新設了一批兩岸文化交流基地,海峽兩岸文博會、兩岸藝博會、版權博覽會、“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等成功舉辦,閩臺對渡文化節被評為中國最具地方特色民俗節慶。兩岸合作的《兩岸傳媒》雜誌創辦。同時,閩臺教育交流也進行得如火如荼。閩臺高校教育交流合作屢屢實現新突破,如率先成批次選派大陸高校學生赴臺灣高校學習一年等。去年,閩臺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安排了27所院校142個專業招生6000多人,閩臺職業院校集團化辦學項目啟動,首個閩臺大學生創業培訓基地揭牌開園。

  平臺建設成效顯著。我省以“海峽兩岸”為名舉辦的大型交流活動已達數十項,這些活動涉及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群體,有力地推動了兩岸交流合作。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2009年5月開始舉辦的海峽論壇,已成為兩岸合辦單位最多、活動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涉及範圍最廣、民間色彩最濃的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活動,成為兩岸民間、基層加強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2011年6月舉辦的第三屆海峽論壇,更加聚焦基層,更加突出民間社團作用,更加注重臺灣民眾需求,臺灣22個縣市超過1萬名民眾參與,其中90%來自基層,70%來自中南部,60%為新面孔,論壇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編輯:白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