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婼瑪的十七歲》、《揚州好人》、《尋找微塵》、《歲歲清明》,以及《郎在對面唱山歌》等一批展示地方風情的故事片,為中國銀幕帶來了一抹別樣的文化色彩。今年的新片《為你而來》,同樣讓人有意外之喜:發生在海峽兩岸寧德和臺北的感人故事,其地域風情與故事劇情居然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該片首先吸引我的是一個曲折感人的完整故事。臺灣青年義工謝怡嘉為滿足孤苦老人李水發的願望,承諾代他到對岸寧德地區尋找故鄉長廊及李三姐。富有叛逆性格的業餘攝影愛好者林德被介紹來做此行嚮導。故事就發生在二人尋訪途中。起初林誤以為謝矯情,而謝認為林粗俗無禮,兩人相互結怨,最後卻以命換命地兌現了各自愛的承諾。兩人的這種無私而又聖潔的愛終於感動了起初有些俗氣和妒忌的富二代少女藍玫美,她在林德車禍遇難後自願代替他上網同謝聯繫,促使不知情而又思戀林的謝積極配合完成了骨髓移植。該片細緻展現了男女主角林德和謝怡嘉二人關係所經歷的五個階段:兩相對立、彼此和解、兩情相悅、相互拯救、自動替補。同時,所設置的金孟高尋找李水發家人和藍玫美替補林德網聊這兩個環節,並不只是起到情節推進及增加商業賣點等作用,而是同時對題旨呈現有著積極作用:謝的義工精神所感染的並不僅僅是林德,而且還有金孟高和藍玫美,以及更多的兩岸居民。
影片在題旨上盡力追求朦朧而豐富的意義表達,取得了蘊藉深厚的效果。簡要地看,影片由表及裏地至少蘊含三層含義。第一層,影片仿佛在告訴人們,真正的人生應當這樣度過:以諾換諾,以愛換愛,以命換命。真正的人生需勇於承諾並擔當承諾,更需要付諸切實的愛心行動,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價。林謝二人關係所詮釋的,正是這樣三個要素或過程之間的層層遞進和深化關係。
觀眾完全可以僅僅停留在這層題旨上而流連忘返,但也可以進一步聯想到它的第二層內涵。這就是對當前現實社會生活困境的一種凝縮的象徵性解決方案:當代中國人必須樹立人生信念或信仰,激活文化傳統,才會有真正的幸福生活。聯想到人們近年來常爭議的腐敗墮落、信仰失落、誠信喪失等社會弊端,這樣的高度凝縮的象徵性解決方案或可産生對症下藥之療效。
再往深層次尋覓,影片也許還存在更深而又隱秘但也更加不確定的第三層題旨。這就是它作為海峽兩岸統一前景的一種政治寓言形式:兩岸居民倘若都能像林德和謝怡嘉兩人那樣互信、互愛和互救,統一大業就可實現,甚至可早日實現。
成功的影片總是“形象大於思想”的。《為你而來》之所以能取得這種效果,首先是這個感人故事的功勞,其次是編導演攝錄美等各環節的處理相對成熟,注重美學表現和文化意蘊,再有就是從一開始就建立起兩岸電影合作的一種新機制。在近年兩岸合作的內地影片中,常見到一種陸臺分演形式,即大陸和臺灣演員分別飾演各自的地域角色,如臺籍演員徐若瑄飾演《雲水謠》裏苦等秋水的臺灣戀人,淩峰飾演《團圓》裏回到上海的國民黨退伍老兵。還有一種合作形式是以臺演陸,就是以臺灣演員飾演大陸角色,如劉若英演《天下無賊》裏的大陸女賊王麗,舒淇演《非誠勿擾》裏的大陸空姐梁笑笑等。這兩種合作方式自有合理性,分別體現了大陸和臺灣的相互差異和認同處。而這次在《為你而來》裏,則可以見到一種深化了的兩岸電影合作方式:編劇鄭宏志、男主演鄭凱、女配角霍妮芳來自內地,而導演瞿友行、女主角夏如芝及男配角等來自臺灣。這種兩岸編導演等電影人相互緊密交融的合作方式,顯然是觀眾感覺故事地道且感人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樣的新的兩岸電影合作機制的好處就是,讓兩岸觀眾共同經歷一次他們都感到可信、可親和可賞的兩岸地緣文化溝通之旅。(王一川)